程派唱腔的魅力和特點表現在哪裏呢根據我的粗淺體會,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委婉細膩,感情豐富
程派唱腔的顯著特色,不象梅派那樣甜美,也不象荀派那樣俏麗,更不象尚派那樣昂揚,而是以低回、婉轉、細膩見勝。可是我們別誤會,程派唱腔隻適宜於唱低調,不適宜唱高調。程派唱腔以二黃唱腔最美,二黃唱腔沒有好的嗓門是沒法唱的。程派唱腔高則象行雲流水,沒有“通”出來的感覺,給人以舒適、亢奮之感;低則象涓涓細水,如泣如訴,傕人淚下。他特別善唱低腔,運用自如,細如遊絲,若斷若續,達到“聲斷意無窮”的佳境。程派唱腔所以特別感人,動人肺腑的原因,主要在於程派唱腔跟所扮演的劇中人物的感情是完全一致的。他設計的唱,不賣弄技巧,不嘩眾取寵。他要求演員必須要有豐富的感情,跟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取得一致,隻有這樣才能和觀眾心際交流。程硯秋寫道:“唱必須有感情。要是四平八穩,即使五音四呼都掌握準確了,還是不行。有的人聽起來唱得不錯,但他不是藝術家。要成一個藝術家,就要進一步把詞句的意思、感情唱出來,是悲、歡、怒、恨,都要表達給觀眾,還要讓他們感到美。如果唱得詞不達意役有感情,或者裏唱的跟心裏想的不一致如唱詞的內容是表達高興的,但演員心裏正想著什麼事,皺著眉,這樣就內外不一致,無法唱好。所以演員上了台,就要按著劇中人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去做戲才成。”
在這方麵跟程硯秋長期合作過的俞振飛有極深的感受。俞振飛在《禦霜實錄》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記得他演《青霜劍》,我配演被人陷害致死的董昌,第七場“問斬”下來,我就站在邊幕內看戲,看到第十一場,申雪真被迫改嫁,與端兒分別,她含淚強笑,安慰孩子:“待我過三日再來接你接著一個“哭頭”,緊連“掃頭”,如三峽啼猿,如長空唳雁,真是聲淚俱下,驚心動魄!隨後在樂聲中,上轎而去。硯秋同誌的精湛演唱,感動得我這個“董昌”,在台側滿頰淚水,幾乎鳴咽起來。
下麵我想就程硯秋後期的代表作《鎖麟囊》中的幾段唱腔,作一些簡略的分析和介紹,從而看出他的精湛藝術。《鎖麟囊》唱腔多,板式又多變,優美的唱腔一個接一個,象噴湧的五彩繽紛的泉水,使人有美不勝收之感。該劇的唱腔顯示了程硯秋唱腔藝術的最高成就,也體現了程派唱腔的巨大藝術魅力。程在該劇中扮演了薛湘靈這個角色。富家女薛湘靈心地善良,仗義憐貧。她在貧女趙守貞危難之時,以內貯珠寶之鎖麟囊相贈。以後薛湘靈家鄉遭受水災,家人離散,隻身流落他鄉在盧家當傭。她在盧家無意中看到自己的鎖麟囊,不禁悲從中來。盧家的女主人正好是昔日的貧家女趙守貞,趙守貞得知真情以後,對她敬如上賓,並幫助她尋找其母、子和丈夫,結果一家團聚。這是一出典型的悲喜劇。程為薛湘靈設計了不少精采的唱段。不但板式變‘化多端,而且唱腔新穎獨特,富於創造性。薛湘靈先唱一段四平調,然後轉唱西皮二六,又轉流水,再從西皮流水轉唱西皮搖板,再轉唱西皮原板,以後再唱快速西皮散板,然後再接唱二黃慢板、快三眼,轉二黃散板,然後再轉板式唱西皮原板,轉流水,以西皮搖板收尾。以後又從慢速開始唱西皮二六,接唱西皮散板,然後再以一段西皮流水作結。其間的速度有快、有慢,中間又根搪劇情發展和人物感情的變化,夾進去幾段不同的曲牌,更增添逶迤曲折,令人有迥腸氣短之感。
現在選擇最典型的兩場,作一些簡要分析。
第一場:春秋亭
薛湘靈在春秋亭中避雨,忽然聽見亭外風雨聲中有切之聲,不覺牽動了情懷,唱一段西皮二六,轉流水:
西皮二六:
春秋亭外風雨暴,
何處悲聲破寂寥,
隔簾隻見一花橋,
想必是新婚波鵲橋。
吉曰良辰當歡笑,
為什麼鮫珠化淚拋?
此時卻又明白轉流水:
了,世上何嚐盡富豪,
也有饑寒悲懷抱,
也有失意痛哭嚎響,
轎內的人兒彈別調,
必有隱情在心潮。
西皮流水:
耳聽得悲聲慘心中如搗,
同遇人為什麼這樣嚎啕?
莫不是,夫郎醜難諸女貌?
莫不是,強婚配鴉占鸞巢?
叫梅香,你把那好言相告,
問那廂,因何故痛哭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