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今浙江紹興人。
1210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個85歲的老人奄奄一息,即將告別人世。臨死的時候他對兒子說:“我就要離開這個人世,但還沒有看到國家的統一,以後等國家統一了,一定要到我的墳前告訴我一聲。”這個老人就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
陸遊生活的年代,正是金貴族大舉南侵的時候,南宋統治者內部抗戰派和投降派也在進行著激烈的較量,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陸遊麵對這樣殘酷的社會現實,從青少年時期就立下了報國大誌。29歲的陸遊在臨安參加進士科考試,想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抱負,但這次考試有奸臣秦檜的孫子在內,秦檜利用他的權勢,示意主考官要把他的孫子錄取為第一名。陸遊雖然考了個第一名但被拿了下來。遇到了這麼大的打擊,陸遊懷著悲憤的心情回到了紹興老家,但他並沒有就此消沉,而從失意中振作起來。他不停地練習武藝、研讀史書,準備有機會就上疆場為國盡忠。就在這時,命運又和陸遊開了個玩笑,一次出遊中,陸遊和她的前妻唐婉偶遇,勾起了他內心痛苦的回憶,曾使他一度消沉下去。
經過了多次打擊之後。他並沒有把個人不幸的命運和生活放在心頭,他更多地想到的是國家和人民,是抗擊侵犯、收複失地。陸遊從34歲起,先後出任了許多地方上的小官,後來被調到朝廷,擔任樞密院的編修官等職。宋孝宗即位後,知道陸遊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就開始重用他。陸遊在宋孝宗麵前陳述了一些整頓軍政、鞏固國防、恢複中原的想法和打算。但是,宋孝宗沒有抗金的決心,一遇到戰爭失敗就想走求和的老路。這令陸遊非常氣憤,常常在宋孝宗麵前反對求和,後來陸遊也因此被罷官。這時的陸遊已經是42歲的中年人了。
四年後的一天,在家閑居的陸遊突然收到四川抗金將領王炎的書信,邀請他去做幕客,陸遊十分激動,以為報效國家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在四川,陸遊度過了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歲月。他積極為王炎謀劃抗擊金兵、收複失地的進取之策,還參加了幾次戰鬥,在戰鬥中表現很勇猛。
正當陸遊激情滿懷想要大顯身手的時候,王炎被調回了臨安,西北的戰事也鬆弛下來。陸遊的誌向又一次被狠狠地打碎,他的心情由悲憤變為狂放,並給自己起號叫“放翁”。
老年的陸遊,已不能身體力行身體力行:親自體驗,努力實行。
但仍時時牽掛國家的安危。有一年春天,他去村東頭看牡丹花。當他看著鮮豔奪目的牡丹花時,很自然地聯想起盛產牡丹的洛陽城來。洛陽淪陷,老人再沒心思觀賞下去了,他懷著無比傷感的心情回到家中。他抱恨看不到中原的收複,感歎自己年老體衰,不能策馬殺敵。想著想著,他禁不住熱淚橫流,揮筆填下了著名的《訴衷情》的詞,其中最後一句: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說出了他當時的心情。
陸遊一生經曆了無數的挫折,想要收複中原,統一國家的理想也沒有實現,但他相信下一代一定能實現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