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權之爭是一場激烈的戰爭。
一個領袖,或者一個大家族集團的董事長,要想在身體還健康之時把一切遺留問題都解決掉,這是很困難很困難的事情。而如果他不能在頭腦清醒時把問題處理好,猶猶豫豫、反反複複、優柔寡斷,那麼待到他死後就遺禍無窮了。
幾乎可以這樣說,不管是一個黨派威望極重的領導人,還是一個國家的開國元首,抑或是一個億萬富翁,他們碰到了問題看似各式各樣,其實有著相當的共同性。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默克多帝國繼承權大戰。
【德國《時代》周報3月11日(1999年)文章】題:富翁的女兒。
未來的女統治者。
魯珀特·默克多的女兒伊麗莎白·默克多,聰明、自信、勁頭十足。造型別出心裁的一頭金黃色長發使她看上去像美國影星。但是,她為好萊塢魂縈夢繞的原因是,報業康采恩所屬的演播室在好萊塢製作的電影和電視連續劇,有助於增加這家新聞公司的利潤和權力。僅僅是沉船巨片《泰坦尼克號》就給新聞公司帶來了20億美元進賬。伊麗莎白想有朝一日步父親的後塵。到那時她可能成為世界上統治一家全球性媒體帝國的首位女性。要實現這個夢想並不簡單。首先,31歲的她必須擠掉她的弟弟拉克倫。拉克倫一心想著“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此外還要克服另一個障礙——父親的偏見。雖然這位67歲的富豪一生都表現出對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和開拓性技術革新有敏銳的嗅覺,但是在改朝換代的事情上他倒是保守的。他顯然偏愛他的兒子,有意讓他成為繼承人。拉克倫照管著康采恩在澳大利亞的利益,並在幾個月前受到父親提攜,進入了新聞公司的董事會。媒體世界王儲
拉克倫最近在澳大利亞采取了一個大膽而成功的行動。他與默克多的宿敵克裏·帕克組成了聯盟,共享被激烈爭奪的澳大利亞足球轉播權。他還想與帕克的康采恩共同進入國內的國際電信領域。在他的這一行動之後,默克多說:“拉克倫在澳大利亞有他自己的表演節目,一個非常大的節目。這是一次出色的練習和經驗。”
與一個無法戰勝的對手結盟,此舉很合老默克多的口味。此後,27歲的拉克倫在這個由五大洲的電視、報紙、電台和出版社組成的繁複網絡中受到王儲般待遇。但是,現為衛星電視公司天宇電視新聞網二台總經理的伊麗莎白並沒有認輸。她也不掩飾她對父親“傳統眼光”的惱怒。默克多顯然認為,一個有孩子的女性在最高領導崗位上“最多隻能集中95%的精力”。她無畏地回敬說:“我反正用95%的精力就夠了。”這個王朝爆發衝突看來勢在難免。默克多膝下有4個子女:與頭任妻子生下的女兒在回避這個媒體泥潭;與第二任妻子生下的詹姆斯在美國負責新聞公司;另兩人是伊麗莎白和拉克倫。
隻有後兩位有想與父親並駕齊驅的雄心壯誌。
他們的母親顯然早已有不祥之感。11年前與默克多剛剛離婚的安娜·默克多出版了一部名為《家庭生意》的小說。今天看來它簡直像一部預言。書中寫道,四個權欲極強,想繼承父親遺產的人在激烈的爭吵中摧毀了一個巨大的媒體帝國,而那位父親到死也沒有指定繼承人。
新遊戲參與者。
但是,無論是安娜·默克多還是她的孩子都未能預料到一個具有高度爆炸性的變化。一年多以來,總有一個身材高挑兒、有魅力的中國女人(溫迪·鄧)徘徊在默克多身邊。32歲的溫迪(她自詡與北京有良好的關係)在與老板的緋聞之前被晉升為衛視電視台的副總裁。衛視電視台是默克多在戰略上最重要的亞洲衛星電視台,是進入中國的關口。
由於默克多與這位年輕的女友現在正在紐約的一所別墅裏共度美好時光,所以高層經理,如新聞公司的股東,不得不把“極其聰穎和有野心的”鄧小姐納入未來的計劃。在一個由小家庭控製的康采恩裏,一個新遊戲參加者會攪得人心惶惶。如果默克多再次結婚,再出現繼承人,那將如何?如果伊麗莎白和拉克倫有一個幾乎與自己同齡的繼母,那麼繼承人問題又將完全懸吊起來了,這又會更加刺激他們姐弟倆在新聞公司裏繼續擴展自己的勢力。
這通訊我們隻引用了一半,下麵的情況雖然精彩,但以上所引,對於我們要說明問題已經足夠了。
也許,我們許多的中國人對這位默克多先生並不熟悉,但我們許多人一定看過衛視電視台的電視片與新聞,現在揚名的節目主持人吳小莉就是衛視台的一名成員,國內的楊瀾、許戈輝也加盟了這家電視台。這位澳籍美國人默克多先生於1993年下半年,從原是香港富商李嘉誠父子那裏買下了衛視,成為這家電視台的老板。後來,1996年3月31日鳳凰衛視正式啟播,劉長樂先生接任了行政總裁的位置,但默克多仍是最大的股東之一。
關於默克多的家庭情況,我們可以在這裏再補充幾句。安娜是於1998年7月21日向洛杉磯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理由是“分歧無法和解”。安娜同默克多結婚已有31年之久,育有三名子女,她要求了解丈夫的財產數額,因為按照加利福尼亞的法律,她有權擁有丈夫財產的一半。而據估計,她丈夫的財產約為90億美元。媒體報道這是世界上代價最高的一樁離婚案。
安娜除了不滿意默克多是個工作狂外,還讓她寒心的是一女二子在他的設計下,為了爭奪家族事業繼承權勾心鬥角。默克多自己就是豪門鬥爭的高手。當他21歲時就接管了父親的報紙事業,然後逐步收購其他遠親的持股,將股權集中在自己近親手中,幾經努力他終於把事業版圖擴大成今天的媒體王國。
如今,豪門恩怨正在默克多的第二代緊張地開演著,他希望子女彼此競爭,借以淬煉實力、智力和毅力,脫穎而出者才有資格當接班人。默克多的家庭情況,丁以說是所有豪門在一家之主老邁之時爭權奪利的典型樣板。雖然每個家庭與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每個國家與每個國家的傳統不一,但萬變不離其宗,總體的行為模式幾乎是雷同的:一個父親(或者一個國王)年老了,他有著許許多多的財富和權力,他有著4個子女或者8個子女(這無關緊要,反正是子女眾多),每個子女都想繼承他的位置,奪取一份或全部的財產,於是,在這位父親的晚年,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奪取繼承權的鬥爭。而這位老父親又是“花老頭”,不斷地離婚結婚和尋找新愛,在新愛之中,必定又有結晶,生下了小“王子”或“公主”,而那個年輕的後娘又是一個有心計的人,她想讓自己的子女有繼承權,經常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來讓老頭兒不得不考慮這位最後一個漂亮夫人的權益。於是,又增添了這個家庭與國家的繼承權鬥爭的精彩性。而這位老父親(國王)因此決心難下,一直到他去世前還沒有把這個老大難問題解決。這樣,危機就來臨了。正如默克多的前任老婆在《家庭生意》中所寫的話:“想繼承父親遺產的人在激烈的爭吵中摧毀了一個巨大的媒體帝國,而那位父親至死也沒有指定繼承人。”
要是再寬泛一些,不說是兒子與女兒,而是說有資格接班的大臣、官員,那麼,以上所講的情況,就具有普遍性的意義了。
我們試想,像中國的清朝時代康熙皇帝死前,以及像蘇聯的斯大林、約旦國的侯賽因死前,都麵臨著這樣的問題。
我們可以把這稱之為“繼承權危機”。
就當前局勢而言,約旦國王侯賽因在死前痛下決心,將阿卜杜拉親王(26歲)。他死後,阿卜杜拉順利接班,算是避免了一場危機的發生。
但阿普杜拉被迫任命了其弟哈姆紮(努爾王後所生)為新王儲,又回到了當年侯賽因膝下猶虛,隻好任命其弟哈桑為王儲的戲劇性的回旋往複狀態。
而今天在中東,類似於約旦國的“繼承權危機”,成了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請看——敘利亞:哈菲茲·阿薩德總統已經68歲,一直忍受著糖尿病、心髒病和其他多種疾病的折磨。人們擔心他一旦撒手西歸,就會使敘利亞陷於內部動亂。
這是因為,他精心培養、教誨的大兒子巴西勒於1994年1月死於車禍。阿薩德於是隻得召回了他在倫敦學醫的兒子巴沙爾,現在正在加緊培訓,先讓他進入軍校學習,一年後提升為少校,不久又提升到上校。
同時,為了讓二兒子的接班能夠順利進行,在1998年2月,阿薩德解除了他的弟弟裏發特的副總統職務。理由是。“1982年,裏發特利用阿薩德中風住院之機,試圖用武力控製首都大馬士革”。當然,最本質的原因是為其二兒子的繼位排除阻礙。
沙特阿拉伯:法赫德自1982年6月繼位,迄今已有17個年頭。他現在是79歲高齡的老人,患有糖尿病多年,1995年中風。
因健康情況的原因,他曾於1996年1月1日發布敕令,責成王儲兼副首相、國民衛隊司令阿普杜拉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7個星期後,國王重新殺政,但有小少的秋刀處征土儲手中。
沙特老國王的子嗣眾多,老國王1953年去世以後,該國的繼承原則是依兄終弟地輪流,現在王儲阿普杜拉也已是75歲的高齡,還不知道國王與王儲誰先死去。有人猜測國防大臣蘇爾坦也有可能繼承王位,但誰能獲得該國的玉璽,不但要看他們的壽命、競爭的情況,還要看他們與美國的關係。一般地說,中東的許多國家最突出的問題是在它們的背後,有一個美國的巨大陰影。
巴勒斯坦:亞西爾·阿拉法特自從1969年執掌巴解大權至今,已經有30年之久。自從1992年飛機失事造成了顱內出血,雖經治愈,但身體每況愈下,現在已經老相畢現。
他當然無法像那些前麵說的中東國家一樣,由弟或子來繼承其位,現在最有希望的是兩位:一個是巴自治政府第二號人物穆罕默德·阿巴斯,與巴勒斯坦委員會(議會)主席艾邁德·庫賴。
“根據1996年6月巴勒斯坦公布的第一部憲法草案規定,一旦阿拉法特去世或下台,巴自治委員會主席將自動接任巴自治權力機構主席職位,但不超過60天,以便組織新一屆大選。
據說,阿拉法特原本準備提拔阿巴斯為接班人,並曾有意起草一份關於巴選舉法修正案,以使阿巴斯能順利接班。但最近一段時期,阿拉法特的想法有所改變。分析家認為,阿拉瀆特^日由的榜乇能縣莊棉天為崖耥曾存屍.勤斯婦占領區生活過,又是法塔赫領導人的候選人。”伊拉克:薩達姆有兩個兒子,長子烏代和次子庫賽。薩達姆曾經一度選定長子烏代作為接班人,並委以要職,如:國防軍事委員會主席、“薩達姆敢死隊”負責人並掌管伊拉克在海外的秘密存款等。“但烏代仰父蔭暴戾恣睢,隨著權力的加大,他更加傲慢狂妄,不可一世。不但被老百姓視為‘小暴君’,而且也引起了薩達姆的疑慮。薩達姆在經曆了無數次的政治權力鬥爭後,猜忌心日重,對身邊的人越來越不信任。他從烏代日常言談舉止中發覺其對自身權力已構成某種威脅,因而開始逐漸把希望寄托在次子庫賽身上。1996年12月12日,烏代在一次出行途中遭襲擊,雖幸免於死,但落下終生殘疾。薩達姆遂借機改立庫賽為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