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帝國餘暉——薪島(2 / 2)

一路上還能保存建製的府衙、郡兵,也多加刀兵。

反抗者有之,青壯逃入山野之中,聚集為賊。

而一些老弱病殘,為了不拖累家人,也或許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為了不拖累家人,紛紛投入大江大河之中。

這也是為何遼河下遊各縣,久不吃魚的原因所在。

無論中原如何大亂,幽州畢竟地處帝國邊陲,秩序尚存,加上與遊牧民族的草場接壤,人人尚武。

近十年,塞外諸部落被大夏國鐵騎教訓過好幾次,

確實是大夏國內少有的安定之處。

相對應的,想要起勢的難度也更大。

張漢卿等三人入縣城之中,三人下馬,緩緩沿著街道,朝著張家而去。

殺掉這個縣令,無疑得冒巨大的風險。

站在中樞的角度來說,縣令無疑是個很小很小的小官。

在那些權柄無二的世家大族看來,宛如螻蟻。

可對於此時的張漢卿等人來說,一縣最高長官,無疑就是他們的天。

要知道,這個時代交通不便,很多時候,一個郡,其實和一個小國沒有什麼區別,因為足夠封閉。

特別在這種邊陲小縣,隻要郡中有人,縣令如何魚肉鄉裏,大抵是沒有什麼人會管的。

如果殺了,他們就得承受軍隊的征討,甚至直接被定義為反賊。

都不用發中央軍,就是郡兵,隻靠兩家的家丁,恐怕都難以抵擋。

現在不比當年,早的時候起義,還能保全家人。

現在風氣不一樣了,世道亂了,一個搞不好就是直接誅三族的。

失敗了,所有人都會死,連帶著親眷、族人,通通拉到大遼河砍頭,郡守的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畢竟中原給其他地區開了個好頭。

而逃能又逃哪去,中原大亂,繼續往北就是塞外.....塞外諸胡對漢人可不算多麼友好。

南方確實也沒什麼亂象,可是南下還是得路過中原地區,繞不過去的。

“二郎,所謂官逼民反,高振所做之事,人神共憤,不如夜殺之,然後嘯聚山林,以待時機。”王經走在張漢卿的身側道。

因為是在縣城路中,所以他的聲音並不大,其實三人是準備回到張家,在細細商議,卻不想王經卻已耐不住性子。

張漢卿若有所思,王經是自己的至交,年紀不大,卻天資聰穎,此番騎驢追了上來,想來心中已有腹稿。

王經笑笑,附耳低語了一番。

張漢卿聽完,緊握拳頭。

他的計劃很簡單,晚上潛入高振家,找幾個好手殺了,然後第二天帶著族人集體逃走。

王經地點都選好了,往南走。

遼東郡至少從麵積上來看,是很大的,繼續往南走就是鴨綠江入海口。

往西南走,過鳳城、莊河,最終能抵達一個叫老鐵山的地方。

老鐵山也靠海,渡海後就是青州東萊郡。

青州也有匪患,不過相比幽州複雜的情況來說,局勢要好得多。

幽州不僅僅有匪,還有三韓、鮮卑、烏桓。

要是遇到成建製的劫掠騎兵,這幫家夥可沒有優待俘虜的政策。

男人殺光、財物搶光,女人就更慘了,這個年頭為什麼大夏很鄙夷這些草原部落,就是因為這些家夥確實沒什麼人性。

“我的建議是,往南走,我們去薪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