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元旦,全國第一個會計師事務所——上海市會計師事務所宣告成立,我被推舉為董事長,前私立立信會計專科學校首屆畢業生顧福佑擔任了該所的主任會計師,同時有好幾位前上海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老同事,如王澹如、管錦康、施仁夫、唐文瑞、黃子仁、蔣春牧、潘子石等同誌,共同組織了《新編立信會計叢書》編輯委員會,並推舉我任編委會主任。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的積極支持下,陸續出版發行了《新編立信會計叢書》和《財經叢書》等20餘種書籍。從此,以前所稱為“三位一體的立信會計事業”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新的形式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曆屆上海市會計學會年會上,我都親自出席並講話,提出一點新的見解。開始時參加過統一借貸記賬法和會計階級性等學術上有爭論的問題的討論。1982年年會,我結合國民經濟的調整。對當年會計工作提出了四點意見:即一要打好會計工作的基礎,提供正確成本、利潤數據;二要會計人員要放開眼界,學習新知識,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上下功夫;三要培訓會計人才;四要編寫會計教材,特別要重視農業會計等問題。《世界經濟導報》還在第84期上,以“會計人員是經營管理的‘參謀長’”為題,為之登載。從這些觀點出發,在1983年9月《經濟日報》記者前來采訪時,我又作了如下闡述:我國解放後發展起來的財務、成本管理方法已初具管理會計的雛形。不過由於過去我們的企業是以“生產”為中心,忽視經營,因而效果不顯著。為了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要在做好傳統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的控製和反饋作用,逐步開展經營分析、前景預測、方案比較、預算控製等項工作。財務會計工作還要正確處理宏觀經濟效益與微觀經濟效益的關係,反對隻算本單位的小賬,不算全國一盤棋的大賬的傾向等等。以後,我還應《農業會計研究》編輯部之約,寫了一篇《加強農業會計研究,做好農業會計工作》的文章。貫徹了我一向重視農業會計和開展函授教育,為廣大農村服務的主張,刊載在該刊創刊號上。1983年,上海市會計學會召開第四屆年會時,正是黨中央號召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我專門寫了“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發表在當年《財務與會計》第4期上。在第五屆年會上,我又提出在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推動下,我們會計界該怎麼辦的問題。
1983年,我還寫了一篇《一個會計學家的自述》,把我在青年時代的坎坷往事,誤入歧途的曲折經過,如實地敘述出來,刊登在《青年一代》1983年第1期上,希望對失足青年們有所幫助。此文發表以後,曾得到廣大青年和會計界同誌們的欣賞:先後在《人物》、《商業會計》、《安徽財會》等刊物上加以轉載。最近,還在《青年一代》雜誌的好稿評選中被選中。
在1984年7月的立信上海校友會成立大會上,我勉勵全體校友發揚立信傳統精神,在各種崗位上,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有益於學校名譽的事。
我的回憶錄暫時寫到這裏為止。由於我年老體弱,精力不濟,各期大都是由我的學生、助手丁蘇民同誌筆錄的,難免有些遺忘、不全之處。自連載發表以來,不斷接到國內、外讀者來函來稿詢問,或提出補充修正意見,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