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訪日期間心髒病複發,在東京大學的講壇上猝然倒地,結束了他為祖國數學事業貢獻不止的一生。消息傳來,舉國悲哀,抱病的陳景潤更是萬分悲痛,泣不成聲,他嘴裏不停地念叨:“華老走了,支持我、愛護我的恩師走了。”

1985年6月21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了華羅庚骨灰安放儀式。此時,陳景潤已是久病纏身,既不能自主行走又不能站立。數學所的領導和同事們都勸陳景潤不要去了,但陳景潤說:“華老如同我的父母,恩重如山,我一定要去見老師最後一麵。”在他的堅持下,家人幫他穿衣、穿襪、穿鞋,由別人把他背下樓去的。到了八寶山,大家建議他先坐在車裏,等儀式結束以後再扶他到華羅庚的遺像骨灰盒前鞠躬致敬,但陳景潤堅持要和大家一樣站在禮堂裏。因參加儀式的人太多,又怕他摔倒,隻好由三個人一左一右駕著胳臂,後邊一個人支撐著。就是這樣,陳景潤一直堅持到華羅庚骨灰安放儀式結束。追悼會開了整整40分鍾,他就硬撐著站了40分鍾,40分鍾裏他一直在哭,在流淚。

1995年6月12日,華羅庚銅像揭幕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大樓前舉行。正在中關村醫院住院治病的陳景潤抱著久病的身軀,坐著輪椅堅持出席。當瘦小蒼白的陳景潤被推進會場時,人們自動為他讓出了一條通道,在場的領導同誌和數學界的同行們無不為之動容。儀式結束之後,潘承洞走上前向他問好,他仍像往常一樣,反複不停地說著:“你好,謝謝,老潘……”誰也沒想到,華羅庚銅像揭幕9個多月之後,陳景潤也匆匆離去。

華羅庚對陳景潤有知遇之恩,陳景潤視華羅庚更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生之間的隆情厚誼在數學界傳為美談。

華羅庚是國際上享有盛譽、成績卓著的偉大科學家。他驚人的科學成就,從難從嚴,一絲不苟,嚴謹治學的精神更是為世人所讚歎和景仰。而他的學習起點又非常之低,與他一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同樣令人難以置信、不可思議。華羅庚少年時在江蘇省金壇縣的一個小學讀書,因成績差,學校沒有給他小學畢業證書,隻拿到一個修業證書。他曾在上海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但由於家裏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中斷了自己的學業。20歲的時候,由於患傷寒症,華羅庚的左腿殘廢了。一個隻受過初中教育的殘疾青年,要利用一切零碎的時間無師自學,要節衣縮食買書買紙,要鑽研高深的數論問題,其艱難可想而知。

一次,華羅庚從上海買來的《科學》和《學藝》雜誌中,有一篇署名蘇家駒的關於解代數方程的文章,華羅庚仔細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認為是錯的,就認真寫了篇論文,大有“初生牛犢不怕死”之勢,毫不猶豫地把論文寄給了這家雜誌發表了,隨即受到了當時清華大學數學係主任熊慶來的極大青睞。1931年,華羅庚這位沒念過高中的、且身有殘疾的青年一步跨入了清華大學的門檻。後來在熊慶來、唐培經、楊武之等名教授的提攜栽培和他個人的頑強拚搏下,又被送往英國著名高等學府——劍橋大學深造。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華羅庚離開英國,來到西南聯大任教授。當時的條件極為艱苦,華羅庚的課經常被敵機轟炸中斷。他拖著殘腿跑路極不方便,有一次甚至被彈片濺起的泥土蓋住全身,後來他索性住在鄉下農民家裏。1946年,華羅庚到了美國,兩年之後成為伊利諾大學的正教授。這時他的數學研究正處在巔峰狀態,他的生活、工作有了保障,對於辛苦半生的華羅庚來講,這無疑是個很好的歸宿。

但是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的時候,華羅庚再也按捺不住他滿腔的愛國熱忱,1950年2月,華羅庚一家幾經周折輾轉、衝破層層阻撓終於返回了祖國的懷抱。在回國途中他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信中說:“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研究所所長,正式建所並取消數學研究所籌備處的日子是1952年7月1日。1953年秋,數學所成立了微分方程和數論兩個組,成立微分方程組的初衷是為了理論聯係實際,成立數論組則是考慮到這是華羅庚的專長,應優先發展。

無巧不成書,類似華羅庚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經曆,在他成名20多年後,又在中國大地上重新出現了。1956年,廈大李文清請數學所關肇直轉交華羅庚一份稿件。華羅庚接到了這個和自己相似的、飽經苦難、經曆滄桑的青年的來稿,看後十分驚喜地稱讚這個青年,肯動腦筋,思考問題深刻。這個青年人就是後來和華羅庚一樣家喻戶曉的陳景潤。

回憶在中科院工作的日子陳景潤如是說,“我從一個學校圖書資料室的狹小天地走出來,突然置身於全國名家高手雲集的專門研究機構,眼界大開,如魚得水。在數學所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在華羅庚教授的親切指導和幫助下,我在這裏充分領略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論研究成果,使我耳目一新。當時數學所多次舉行數論討論,經過一番苦戰,我先後寫出了華林問題、圓內整點問題等多篇論文。這些成果也凝結著華老的心血,他為我操了不少心,並親自為我修改論文。我每前進一步都是同華老的幫助和指導分不開的。正是華老的教導和熏陶,激勵我逐步地走到解析數論前沿的。他是培養我成長的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