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共四章,描繪了西班牙、希臘、比利時各國人民爭取自由的鬥爭,表達了一個民主革命戰土積極鬥爭的精神。第一章是關於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旅途見聞。青年貴族哈羅爾德(也譯哈洛爾德·哈羅德)苦悶地離開英國,到歐洲去旅行。他首先到葡萄牙。看到的是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受奴役的人民的苦難處境。哈羅爾德流浪到西班牙。看到人民遭受外來侵略。激情號召人民起來爭取自己的解放。第二章是關於希臘等地的旅途見聞。這一章憤怒地批判了封建暴君的野蠻掠奪行為。詩人對被異族統治的希臘人民寄予無限的同情,他勸告人民放棄外國援助的幻想,自己掙脫束縛。第三章是關於比利時和瑞士的旅途見聞。詩中讚頌啟蒙思想家盧梭、伏爾泰和狄德羅的思想鼓舞了人民的反專製熱情。哈羅爾德來到拿破侖戰敗的滑鐵盧戰場,回顧這重大曆史事件。拿破侖失敗,”神聖同盟”得勝,對人民來說都是受苦。詩人嚴厲批判了“神聖同盟”的倒行逆施,明確地反對在它的保護下複活反動專製.要人們用利劍刺殺所有的暴君。第四章是關於意大利的見聞。詩人用很多篇幅歌頌意大利過去的強盛和光榮,啟迪和激發意大利人民為獨立而戰,擺脫奧地利統治,解放自己的國土。

1809年,拜倫出國旅行,先後經過葡萄牙、西班牙、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等地,看到了西班牙人民抗擊拿破侖侵略軍的壯烈景象以及希臘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他在旅途中就寫了這首長詩。

強烈、濃鬱地抒發詩人的情感和對大自然的深情描繪,是長詩的浪漫主義特色。《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是長篇敘事詩,但詩人的主觀抒情卻濃鬱地籠罩著全詩,經常打斷情節的進展。詩人直接評論曆史事件,說古論今、感情奔放,自由聯想、毫無拘束地表明自己的態度。長詩的感情強度產生巨大的感染力,使讀者和詩人一起喜怒哀樂。詩人對西班牙女郎激情的讚頌,使人肅然起敬;詩人對英國侵略者的掠奪行為的強烈抗議,使人無比憤怒。

《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作為具有浪漫主義特色的傑作,在歐洲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長詩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最傑出的成就,在當時產生了全歐性的影響。長詩在英國曾風靡一時,成為當時的暢銷書。原來擅長寫這類敘事詩的司各特自歎不如,改寫曆史小說。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俄國。許多人都受到長詩的巨大影響。長詩對後世歐洲文學的創作。也發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