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8年1月22日,喬治·拜倫出生在蘇格蘭。
4歲時,拜倫被送進了小學。1801年,讀完小學的拜倫進入了倫敦市郊久負盛名的哈羅中學。
哈羅中學時期的拜倫已經開始顯示出了詩人的氣質和才華。他並不拘泥於自己的課本,相反卻博覽群書,表現出了很高的才智。他能迅速寫出三四十句出色的拉丁文六韻詩行,他在同學們中間贏得了“博學而懶散的拜倫”的稱號。
1805年夏天,拜倫從哈羅中學畢業。10月,他進入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當時為法國啟蒙主義思想激發出追求自由、真理熱望的拜倫,抑製不住自己心頭的激情,他開始嚐試把複雜而彷徨的思想感情寫成詩句。當他把最初的幾則詩篇讀給女友伊麗莎白聽時,這位少女簡直被大學生的詩句給迷住了。伊麗莎白的讚美無疑使拜倫受到了鼓舞,他幹脆遠離人群,埋頭寫作,從此踏上了文學創作之路。
1807年6月,還是大學生的拜倫的第一部詩集《閑散的時光》終於問世了。這部詩集集中了拜倫從1806年到1807年間創作的一些作品。這部作品轟動一時。
1809年出版的《英格蘭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家》詩集又獲得很大成功。1812年,他的《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正式出版。
《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敘事詩,內容豐富而深刻。詩人在詩中描繪了主人公哈羅爾德的形象,他身處上流社會,卻厭倦了狂熱的享樂;他憂鬱彷徨,終於離開祖國漂泊異域。他對現實失望不滿但又不積極追求未來,成為對生活消極絕望的旁觀者。
哈羅爾德的形象正是英國人當時精神憂鬱的真實寫照,因而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共鳴。
1915年,拜倫結婚,在令人煩惱的家庭糾紛和經受愛情破裂打擊的兩年裏,拜倫先後創作了《柯林斯的圍攻》和《巴西裏納》兩部詩集。這兩部詩集連同詩人1813年和1814年創作的《海盜》等四部作品,後來被人們統稱為“東方敘事詩”。在這些作品中,詩人創造了許多不同性格的“拜倫式的英雄”,1916年5月25日,拜倫抵達日內瓦。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寫出了不朽的詩劇《曼芙雷德》。1918年,長篇諷刺詩《唐璜》問世。到1920年,先後寫了曆史劇《馬裏諾·法利哀洛》、曆史劇《薩達納巴勒斯》、《福斯卡利父子》和詩劇《該隱》等一係列傑出的文藝作品。
1821年10月,詩人來到比薩,在這裏他創作了長詩《審判的幻景》和《青銅世紀》。
拜倫是文學天空中一顆燦爛奪目的金星。他給後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成為歐美文學家的典範,而且他也成為當時在歐洲燃燒著的自由民主之火的當之無愧的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