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遺產的宿命(1 / 2)

——幻滅與重生

(代序)

上蒼的慷慨賜予和人類先祖的遺贈共同造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遺產家園,無數的自然奇景和文化景觀像珍珠般撒落在我們生活的星球上。千百年來,她們奪目的光彩傾倒了芸芸眾生,人類從中汲取了巨大的能量,沿著先人留下的印記,孜孜不倦地為後來者鋪就著前行的道路。

20世紀的下半葉,遺產概念在最初“父親留下的財產”這一狹義內涵的基礎上向外延伸擴展,成為“祖先留給全人類財富”的代名詞。與此同時,旅遊活動在二戰後獲得了新生,成為發達國家民眾的一種新而時尚的休閑方式。珠連壁合,遺產旅遊應運而生。自此,那些存在於我們身邊,為人所知或不為所知的珍寶便紛紛地展現在旅遊者的眼前。她們的宿命如何,是幻滅還是重生?一切都在未知中進行,能解開其中懸疑的隻能是我們的繼承者和下一代。

和先人相比我們的大腦顯得蒼白,與上天相比我們的力量又太過渺小,但和那些堪稱蓋世珍寶的遺產相比,人類的能量大到能夠毀滅一切。在20世紀後30年,遺產旅遊在全球鋪開了。各國各地的遺產旅遊方興未艾,形式林林總總,一場對遺產的浩劫也正在拉開序幕。就在恐怖大片前奏響起的時候,人類的聰明智慧再一次得到了發揮。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了旨在保護人類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保護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公約》。我們應該銘記這一曆史時刻,因為這是一個孕育新生的日子,對遺產來說,對全人類來說,它意義非凡。

《公約》如同一道護身符,守護著千千萬萬的遺產。盡管如此,一些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有的自然遺產地由於人類的過多涉足導致環境汙染、生態惡化,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有的文化遺產在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下不複存在;還有的非物質遺產因為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失傳於世。在人類的唉歎和淚水中,許許多多的遺產演繹著幻滅的瞬間,退出了她們曾經輝煌過的曆史舞台,與人類揮手作別。

當然,遺憾終究難免。“今天的一切都可能成為明日的遺產”,人們用這句話來撫慰著逝去的傷痛,一往無前地在曆史中繼續流浪、探尋。好在我們有更多的遺存還伴隨在身邊,她們每一個都成為人類的驕傲,在星星點點的夜空中占據著屬於自己的位置。今天的她們,光芒依舊,真的希望明天的她們還能夠那麼的光彩照人、絢麗奪目。

本書精心篩選出18個國內外經典遺產作為案例,其中國外遺產7例,國內遺產11例。她們之所以能夠生存至今、能夠經久不衰,原因除了她們頭頂的榮譽光環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創新。理念的創新、體製的創新、保護的創新、運行機製的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盈利模式的創新、營銷策略的創新等等,分別在不同的案例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