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3 / 3)

丫鬟見詩完,將第一幅花箋摺做三疊,從窗隙中塞進,高叫道:“新郎交卷,第一場完。”小妹覽詩,每句頂上一字,合之乃“化緣道人”四字,微微而笑。少遊又開第二封看之,也是花箋一幅,題詩四句:

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

縫線路中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

少遊見了,略不凝思,—一注明。第一名是孫權,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丫鬟又從窗隙遞進。少遊口雖不語,心下想道:“兩個題目,眼見難我不倒,第三題是個對兒,我五六歲時便會對句,不足為難。”再拆開第三幅花箋,內出對雲:

閉門推出窗前月。

初看時覺道容易,仔細想來,這對出得盡巧。若對得平常了,不見本事。左思右想,不得其對。聽得譙樓三鼓將闌,構思不就,愈加慌迫。卻說東坡此時尚未曾睡,且來打聽妹夫消息。望見少遊在庭中團團而步,隻裏隻管吟哦“閉門推出窗前月”七個字,右手做推窗之勢。東坡想道:“此必小妹以此為難之。少遊為其所困矣!我不解圍,誰為撮合?”急切思之,亦未有好對。庭中有花缸一隻,滿滿的貯著一缸清水,少遊步了一回,偶然倚缸看水。東坡望見,觸動靈機,欲待教他對了,誠恐小妹知覺,連累妹夫體麵,不好看相。東坡遠遠站著咳嗽一聲.就地下取小小磚片,投向缸中。那水為磚片所激,躍起幾點,撲在少遊麵上。水中天光月影,紛紛淆亂。少遊當下曉悟,遂援筆對雲:

投石衝開水底天。

丫鬟交了第三遍試卷,隻聽呀的一聲,房門大開,內又走出一個侍兒,手捧銀壺,將美酒斟於玉盞之內,獻上新郎,口稱:“才子請滿飲三杯,權當花紅賞勞。”少遊此時意氣揚揚,連進三杯,丫鬟擁入香房。這一夜,佳人才子,好不稱意。正是:

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

自此夫妻和美,不在話下。後少遊宦遊浙中,東坡學士在京,小妹思想哥哥,到京省視。東坡有個禪友,叫做佛印禪師,嚐勸東坡急流勇退。一日寄長歌一篇,東坡看時,卻也寫得怪異每二字一連,共一百三十對字。你道寫的是甚字

野野鳥鳥啼啼時時有有思思春春

氣氣桃桃花花發發滿滿枝枝鶯鶯

雀雀相相呼呼喚喚岩岩畔畔花花紅

紅似似錦錦屏屏堪堪看看山山秀秀

麗麗山山前前煙煙霧霧起起

清清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水水景

景幽幽深深處處好好追追傍傍

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光光

皎皎潔潔玲玲瓏瓏似似墜墜銀銀花

花折折最最好好柔柔茸茸溪溪畔畔

草草青青雙雙蝴蝴蝶蝶飛飛來來

到到落落花花林林裏裏鳥鳥啼啼叫

叫不不休休為為憶憶春春光光好好

楊楊柳柳枝枝頭頭春春色色秀秀

時時常常共共飲飲春春濃濃酒酒似

似醉醉閑閑行行春春色色裏裏相相

逢逢競競憶憶遊遊山山水水心心

息息悠悠歸歸去去來來休休役役

東坡看了兩三遍.一時念將不出,隻是沉吟。小妹取過,一覽了然,便道:“哥哥,此歌有何難解!待妹子念與你聽。”即時朗誦雲:

野烏啼,野鳥啼時時有思。有思春氣桃花發,春氣桃花發滿枝。滿枝鶯雀相呼喚,鶯雀相呼喚岩畔。岩畔花紅似錦屏,花紅似錦屏堪看。堪看山,山秀麗,秀麗山前煙霧起。山前煙霧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水。浪促潺水景幽,景幽深處好,深處好道遊。追遊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潔。梨花光皎潔玲瓏,玲瓏似墜銀花折。似墜銀花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青青,雙雙蝴蝶飛來到。蝴蝶飛來到落花,落花林裏鳥啼叫。林裏鳥啼叫有休,不休為憶春光好。為憶春光好楊柳,楊柳枝頭春色秀。枝頭春色秀時常共飲,時常共飲春濃酒。春濃酒似醉,似醉閑行春色裏。閑行春色裏相逢,相逢競憶遊山水。競憶遊山水心息,心息悠悠歸去來。歸去來休休役役。

東坡聽念,大驚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為男子,官位必遠勝於我矣。”遂將佛印原寫長歌,並小妹所定句讀,都寫出來,做一封兒寄與少遊。因述自己再讀不解,小妹一覽而知之故。少遊初看佛印所書,亦不能解。後讀小妹之句,如夢初覺,深加愧歎。答以短歌雲:

未及梵僧歌,詞重而意複。字字如聯珠,行行如寶玉。想汝惟一鑒,顧我勞三複。裁詩思遠寄,因以真類觸。汝其審思之,可表予心曲。

短歌後製成疊字詩一首,卻又寫得古怪:

轉漏聞時離別

靜憶

期歸阻久伊思

少遊書信到時,正值東坡與小妹在湖上看采蓮。東坡先拆書看了,遞與小妹,問道:“汝能解否?”小妹道:“此詩乃仿佛印禪師之體也。”即念雲:

靜思伊久阻歸期,久阻歸期憶別離。

憶別離時聞漏轉,時聞漏轉靜思伊。

東坡歎道:“吾妹真絕世聰明人也!今日采蓮勝會,可即事各和一首,寄與少遊,使知你我今日之遊。”東坡詩成,小妹亦就。小妹詩雲:

玉嗽聲歌新闋

一采

津楊綠在人蓮

東坡詩雲:

暮已時醒微力

酒賞

飛如馬去歸花

照少遊詩念出,小妹疊字詩,道是:

采蓮人在綠楊津,在綠楊津一闋新。

一闋新歌聲嗽玉,歌聲嗽玉采蓮人。

東坡疊字詩,道是:

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二詩寄去,少遊讀罷,歎賞不已。其夫婦酬和之詩甚多,不能詳述。後來少遊以才史被徵為翰林學士,與二蘇同官。一時郎舅三人,並居史職,古所希有。於是宣仁太後亦聞蘇小妹之才,每每遣內官賜以絹帛或飲饌之類,索他題詠。每得一篇,宮中傳誦,聲播京都。其後小妹先少遊而卒,少遊思念不置,終身不複娶雲。有詩為證:

文章自古說三蘇,小妹聰明勝丈夫。

三難新郎真異事,一門秀氣世間無。

(《醒世恒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