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麵⑧?’

曰:‘吾馬良。’

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⑨。’

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禦者善⑩。’

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1),舉欲信於天下(12),恃王國之大(13)、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4);王之動愈數(15),而離王愈遠耳(16),猶至楚而北行也(17)。”

??《戰國策》

〔注釋〕

①邯鄲(Hándān)??國的國都。

②季梁??魏國的臣子。

③中道??一道中,半路上,反??同“返”。

④衣焦??衣服上的皺折。申??同“伸”,展開。

⑤大行??即太行山。

⑥方北麵而持其駕??正駕著他的車馬朝北去。方,正在。北麵,麵北,朝北。持,拿看,這裏是駕著的意思。駕,套好的車馬。

⑦之??至,到、去。

⑧奚為??何為,為什麼。

⑨用??費用。

⑩禦看??駕車的人。

(11)動??一動,動不動。

(12)舉??跟“動”同義。信於天下??取信於天下,就是讓天下信任自己。

(13)恃(shì)依仗。

(14)廣地尊名??擴大領地,尊崇名望。

(15)數(shuò)次數多。

(16)王(Wàng)??這裏作動詞,統一天下而稱王的意思。耳??而已,罷了。

(17)猶??象。

皰丁解牛

有一天,梁惠王走進廚房,看到一位廚師正在切割一頭已經被宰殺的牛。廚師的動作輕鬆自如,牛刀一進,嘩的一聲,骨肉就分離開來。梁惠王不禁點頭讚許:“好極了,你的技術真是高超!”

廚師回答說:“這是經過多年的琢磨,苦練出來的。剛開始,我看到的是一隻隻全牛,簡直不知道從哪兒下刀才好。三年以後,在我的眼睛裏就隻有牛的骨縫空隙,再也看不到全牛了。現在,我用心神去指揮手的動作。我順著牛體的組織結構,把刀於插進筋骨之間的縫隙中,自然地進刀。那些不容易切開的地方,比如筋骨與筋肉聚結的地方,我的刀從來不去觸及,更不要說那些大骨頭了。好的廚師,一般是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割肉,刀自然會鈍的;蹩腳的廚師,很多是一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去砍骨頭的。我現在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了,切割的牛少說也有幾千頭,然而刀鋒還象是剛剛磨過那樣鋒利。要知道,牛的骨節之間是有空隙的,刀卻很薄,用薄刀伸進有空隙的骨縫中去,隻要掌握得準確,就會感到寬寬綽綽,刀子有足夠的活動餘地。話雖然這麼說,每次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我還總是全神貫注,小心翼翼,準確地進刀,然後輕輕一動,牛肉便嘩的一下子分解開來,象一攤泥土一樣鋪在地上。每到這種時候,我心裏特別高興,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象欣賞藝術品一樣,然後把刀揩拭幹淨,好好地收藏起來。”

梁惠王聽了廚師的這一番話,高興地說:“講得真好!我從中悟出了不少道理。”

〔提示〕

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刻苦鑽研,反複實踐,了解事物的特性,掌握客觀的規律,這樣才會熟能生巧,得心應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少年讀者在學習階段,就要既重視掌握知識,又注意培養觀察、分析的能力,從兩個方麵打下堅實的基礎。

〔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觸,肩之所倚②,足之所履③,膝之所④,砉然響然⑤,奏刀?然⑥,奠不中音⑦,合於《桑林》之舞⑧,乃中《經首》之會⑨。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⑩?”

庖丁釋刀曰(11):“臣之所好者(12),道也進乎技矣(14)。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15);三年之後,未嚐見全牛也(16)。方今之時(17),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18),官知止而神欲行(19)。依乎天理(20),批大?(21),導大?(22),因其固然(23),技經肯綮之未嚐(24),而況大?乎(25)?良庖歲更刀(26),割也;族庖月更刀(27),折也(28)。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被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29)。彼節者有間(30),而刀刃者無厚(31);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3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33),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34),視為止(35),行為遲(36),動刀甚微。?然已解(37),如土委地(38)。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