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彼得森是個特殊的例子,別的富翁發跡過程中充滿投機和冒險,唯獨他沒有。

他的成功靠的是勤學苦練、高超技藝和富有藝術的想象。這可能是由鑽石行業的特性決定的。所以說,什麼行當有什麼路可走。

學徒3年,練就超群的手藝

1908年,亨利·彼得森生於倫敦一個猶太人家庭,幼年跟隨父母移居紐約。

14歲時母親因勞累過度病倒了,亨利不得不結束半工半讀的生活,到社會上做工賺錢。

16歲時,彼得森到一家珠寶店當學徒。這家珠寶店在紐約是小有名氣的。

特別是珠寶店的老板卡辛是紐約最好的珠寶工匠之一,那些有錢的貴夫人、太太、小姐們,對卡辛的名字就像對好萊塢電影明星一樣熟悉。

卡辛是猶太人,手藝超群,凡經過他手鑲嵌的首飾都能賣很高的價錢,隻是他像許多猶太大亨一樣過於目中無人,言語刻薄,對其學徒更是極其嚴厲,有時簡直到了暴虐的程度!彼得森跟著卡辛學琢石頭和磨寶石,一學就是三年。

也正是這三年的磨煉,彼得森在性格、思想上得到了升華,他由稚嫩走向了沉穩、成熟,也在三年的磨煉中,鍛煉了自己的技藝。

正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大玩笑,卡辛對他產生了誤會,以致發展到斷絕師徒關係的地步。

結果,彼得森不得不離開卡辛的珠寶店,從此結束了學徒生涯,開始獨自奮鬥的曆程。

彼得森的苦沒有白吃,一年多後,他的加工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受到了眾多客戶的稱道,在首飾行業中,他從一個無名小卒逐漸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工匠師了。

新澤西州的一家戒指廠的生產線出了問題,急需一個有經驗的工匠做裝配工作,聽說彼得森的名氣,就請他去負責,他樂意地接受了這一工作。

在工廠裏,每天工作8小時,同時,還有很多人慕名來找他加工首飾,他不願拒絕,隻好在下班之後加班幹,他每星期的收入明顯增多了,有時可賺到170多美元。這樣,他邊在工廠工作,邊加工首飾,在經濟大蕭條中,不僅渡過失業難關,並且越過越紅火,終於從困境中走了出來。

大客戶和幸運女神

1935年秋,是彼得森創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一天上午,一個陌生人敲開了彼得森的門,來人很客氣地做了自我介紹,他就是哈特·梅辛格。

這個名字對於彼得森來說,簡直是太熟悉了!

還在他當學徒時,就知道梅辛格是最精明的猶太首飾批發商,卡辛當時對他說過的話還記憶猶新,不論多麼貴重的首飾,不經梅辛格的手是很難賣出好價錢的。

雖然彼得森沒見過梅辛格,但彼得森對梅辛格的敬畏和崇拜卻由來已久。

梅辛格此次來找彼得森,是為他在紐約地區的銷售網長期訂貨的,這正是彼得森夢寐企盼、求之不得的。

彼得森成為梅辛格的特約供應商。他對梅辛格的訂貨從不馬虎,每一件產品都必須親自反複核對檢查才敢出手,即使一點小小的不如意,也必須多次返工,直到滿意為止。他的手藝得到了上流社會的承認,名聲大噪,找他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