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12日,在宣布新副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會議上,尼克鬆為了多出風頭和撈取政治資本,把開場白拉得很長,吹噓自己如何秉公辦事和認真挑選,強調美國需要堅強的領導人,直到聚集在白宮東廳的國會議員、高級官員以及全國電視網、通訊社和主要報刊的記者都不耐煩地交頭接耳時,他才宣布他已決定提名傑拉爾德·福特繼任副總統一職。會場上立即響起一片歡呼聲、口哨聲和掌聲。尼克鬆把福特請到台上,悄悄對他說:“他們喜歡你。”福特回答:“我在國會還有幾個朋友。”
此後兩個月中,國會對福特進行了詳盡的調查,以確定他是否適合擔任副總統職務。在聯邦調查局提交國會的調查報告中,僅關於福特個人生活的原始材料就多達1,400頁。福特每年的平均收入為75,000美元,其中包括他作為眾議員的年薪和講演所得酬金。他在1973年9月30日的資產總額是256,378美元,其中他在華盛頓郊區的住宅值162,000美元。在聽證會期間,有人問他如果尼克鬆辭職,他是否有權赦免,福特回答:“我認為那是公眾所不能容忍的。”這句話後來給他帶來了許多麻煩。12月6日,國會參、眾兩院表決通過了對福特的任命。
在擔任副總統的8個月裏,福特的處境形同走鋼絲:一方麵,盡管隨著水門醜聞的內幕被一點一點地揭露出來,總統的威信急劇下降,但他卻必須表現出繼續效忠於尼克鬆總統;另一方麵,他又不得不竭力維護自己的清白聲譽,以爭取公眾的支持和信任。事實上,他小心翼翼的行事方式收到了積極的效果。民意測驗表明,到1974年夏季,福特副總統的威信已有了顯著的提高。
1974年8月8日,尼克鬆通知福特他已決定辭職,並移交了總統權力。8月9日下午,福特在首席法官沃倫·伯格主持下,手按《聖經》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沒有經過普選而任職的總統。
在就職演說中,福特宣稱:“在我作為你們的總統采取的所有公私行為中,我希望按照我的開誠布公的本能行事,我完全相信誠實到頭來總是上策。同胞們,長久困擾我們國家的惡夢結束了。我們的憲法是起作用的;我們偉大的共和國是一個法治的政府,而不是人治的政府。”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福特聲稱他所希望的是“我們過去曾經有過的那種融洽和友好的關係,我也不要求你們對我更好些。我們將有一個開放的……坦率的政府。我不能在61歲之後改變我的天性。”新總統著意表現出與他前任的不同之處。他的坦率、直爽和樸實,贏得人們的進一步讚揚。在進入白宮後,他立即下令拆除橢圓形辦公室的電子監聽裝置。在一次出席國會兩院聯席會議的電視露麵中,福特要求議員們給予合作,並向他們保證政府不搞“非法錄音、竊聽私人談話、安裝竊聽器或者非法闖入”。就任總統後的第10天,福特飛赴芝加哥向“國外戰爭退伍軍人大會”致詞,宣布對越南戰爭的逃兵和逃避應征者實行有條件的大赦。不久,他將與尼克鬆關係密切的白宮辦公廳主任亞曆山大·黑格調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以免輿論認為尼克鬆的人還在左右白宮班子。黑格在白宮的職務由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接替。這些變化使那些仍然為水門事件所苦惱的美國人感到欣慰。
1974年8月20日,福特總統任命66歲的納爾遜·洛克菲勒為副總統。從1958年到1973年,洛克菲勒連任4屆紐約州州長。他是美國東部地區的百萬富翁、共和黨自由派。國會經過4個多月的聽證會才批準了洛克菲勒為副總統的任命。有的學者認為,福特挑選洛克菲勒為副總統,是為了緩和東部權勢集團對前任共和黨政府傾向於西南部的不滿,同時也反映了福特上任初期,以不同於前任的自由主義姿態,爭取各派政治力量支持的企圖。
福特就職後的第一個月裏,民意測驗表明隻有3%的人反對他上任以後所做的各項工作,這可以說是一位總統所能得到的全國上下最大限度的讚許和支持了。然而這也就是福特的總統威信的頂峰了。
阿瑟·林克等當代史學家指出,福特政府基本上沿著他前任既定的路線前進。這和他的經曆和視野有關。福特於1913年7月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鎮,畢業於密歇根(一譯“密執安”)大學和耶魯大學法學院,學生時代曾是馳騁綠茵場的足球明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海軍服役,晉升為海軍少校。1948年,當選為國會眾議員。從這時直到1972年,他連續13次當選。他在任眾議員期間,以工作勤奮、對黨忠誠著稱。他參加幾個重要委員會,逐步進入共和黨上層。1965年,被選為眾議院少數黨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