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火的考驗”(1)(2 / 3)

查爾斯頓大會失敗後,民主黨兩翼都在為6月18日的巴爾的摩的新大會做準備。多數上次退出大會的代表希望參加新的大會,並試圖聯合執政的布坎南派北部民主黨人擊敗道格拉斯。但道格拉斯的支持者們在一些南部州組織了自己的代表團。大會就是否重新接納南部“脫黨分子”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大會做出了否定的決議,於是又有一批人分離出去。隨後,大會提名斯蒂芬·道格拉斯為總統候選人並獲得通過。分離者們則提名當時的副總統布雷肯裏奇為總統候選人。因此,1860年大選是一場四方競選運動。

由於明尼蘇達和俄勒岡州已於1858年~1859年被接納加入聯邦,這時美國共有18個自由州和15個蓄奴州。這次的競選運動成了1840年以來最熱鬧的一次。共和黨的一個組織,火炬遊行搞得有聲有色。參加遊行的人們身穿製服,頭戴一頂上了光的闊邊大氈帽,以防火花濺落身上。當民主黨人指稱林肯隻不過是一個“劈柵欄木條者”時,他們立即接過這個稱號大加宣揚,甚至把他們的白鐵燈盞也安裝在柵欄木條形的杆子上。支持“立憲聯邦黨”的貝爾和埃弗雷特競選的遊行隊伍,則是沿路敲著一口大鍾,作為是聯邦的警鍾。道格拉斯的支持者們所組織的遊行中,有許多是召募來的“矮小的巨人”。鑒於民主黨內部的分裂,林肯已是胸有成竹。在競選期間,他注意按照慣例保持總統候選人的緘默不語,大部分時間都在斯普林菲爾德住著。他在靜靜地等待著投票日期的來臨。南部民主黨人認為關鍵問題是共和黨對奴隸製的威脅,而北部民主黨人為迎合時尚則高舉起種族主義的旗幟。在他們眼中,共和黨的勝利將使北部變成一所“黑鬼平等”的瘋人院,令人作嘔。民主黨的一幅漫畫上有一些黑人正在親吻一群白人婦女,而林肯等人卻心安理得地看著這一切。這種宣傳在紐約尤其突出,那裏的共和黨議會正在組織對一項憲法修正案的投票,該修正案旨在取消對黑人選民的250美元財產限製的歧視性條款。由於認識到這一問題容易受到攻擊,共和黨人的報紙大多對該修正案持回避或冷淡的態度。

共和黨在不同地區的競選策略也有所不同。它在東北部各州把精力集中於奴隸製問題,而在中西部地區則強調經濟問題:如宅地法、保護關銳、交通條件的改進等,這些地區將因此而受益匪淺。林肯的家鄉斯普林菲爾德舉行的一次共和黨集會,在27條橫幅標語中隻有兩條涉及蓄奴製問題。這些策略事實上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和林肯相反,道格拉斯則親自到全國各地從事競選活動。他知道自己贏得勝利的可能微乎其微,但他認真對待南部脫離聯邦的威脅並勇敢地麵對它。他呼籲人們要平心靜氣地接受大選的結果,他說:“美國人民按照憲法選舉總統,不應寬容任何分裂聯邦的企圖。”

道格拉斯在艾奧瓦州(一譯“衣阿華州”)獲悉林肯在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和印第安那等州的選舉中取得勝利時,預感到林肯可能當選,便歎息到:“林肯先生將當下屆總統了,我們必須努力拯救聯邦,我要到南方去。”他乘火車來到南方,在鐵路的站台上,在州議會大樓的陽台上,作了數十次維護聯邦、反對分離的演講。

從民主黨人的角度看,大選投票的結果的確讓他們失望。林肯贏得了除新澤西以外全部自由州的選舉人票和北部54%的普選票;在北部各州(除加利福尼亞、俄勒岡、新澤西這3個州以外)林肯獲得了超過其他對手的絕對多數票。即使他的對手全都聯合起來(在選舉人票上,道格拉斯獲12票,布雷肯裏奇72票,貝爾39票),他在全國也得到多數選舉人票(180張)。林肯沒有獲得蓄奴州的選舉人票,也幾乎沒有獲得邊境州除一些縣鎮以外的普選票。道格拉斯在北部僅僅贏得密蘇裏以及新澤西州的3張選舉人票,在南部蓄奴州他也不過得到9張選舉人票。貝爾獲得弗吉尼亞、肯塔基和田納西州的選舉人票,南方其餘各州的選舉人票則歸於布雷肯裏奇。於是,林肯以絕對優勢戰勝了所有敵手,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這是美國曆史上最富有地域色彩的一次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