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婦產科疾病(1 / 3)

當歸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當歸1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當歸煎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紅糖共煮成粥。

【用法】經前3~5天開始服用。每日1~2次,溫熱服。

【功效】行氣養血,活血止痛。

【適用】氣血虛弱型痛經,經血量少,色淡質稀。

薑艾薏苡仁粥

【來源】《食療百味》。

【材料】幹薑、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先將幹薑、艾葉煎水取汁,然後加入洗淨的薏苡仁煮粥。

【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

【功效】溫經化瘀,散寒除濕。

【適用】寒濕凝滯型痛經,症見經前或行經期少腹冷痛,得熱痛減,經行量少,色暗有塊,惡寒肢冷,大便溏瀉,苔白膩,脈沉緊。

艾葉粥

【來源】《家庭藥膳》。

【材料】幹艾葉15克(鮮品30克),南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艾葉煎取濃汁去渣,與粳米、紅糖加水共煮為粥。

【用法】月經過後3日服,月經來前3日停。每日2次,早晚溫服。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適用】婦女虛寒性痛經,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等。

【注意】凡陰虛血熱者不宜用。

兩地槐花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生地、地骨皮、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

【做法】將生地、地骨皮、槐花洗淨煎水,去渣取汁,與粳米共煮為粥。

【用法】每日1次,可連服3~5日。

【功效】清熱固經。

【適用】月經過多,經色深紅或紫紅,質地黏稠有塊,腰腹脹痛,心煩口渴,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益母草汁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

【材料】鮮益母草汁、蜂蜜各10克,鮮生地黃汁、鮮藕汁各40克,生薑汁2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以粳米煮粥,待米熟時,加入上述諸藥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

【用法】每日2次,溫服,病愈即停。

【功效】滋陰養血,調經消瘀,解渴除煩。

【適用】婦女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血暈,惡露不淨,瘀血腹痛以及吐血,鼻血,咯血,便血等。

【注意】煮製時不宜用鐵鍋,大便溏薄者、脾虛腹瀉者忌用。吃粥期間忌蔥白、薤白及韭菜。

紅花當歸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紅花、當歸各10克,丹參3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煎上述諸藥,去渣取汁,後入糯米煮粥,調入紅糖即可。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養血活血調經。

【適用】月經不調屬血虛血瘀者。

牡丹花粥

【來源】《粥譜》。

【材料】鮮牡丹花60克(陰幹品10~20克?雪,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以米煮粥,待粥煮1~2沸後,加入牡丹花再煮,粥熟後入白糖調勻即可。

【用法】空腹服,每日2次。

【功效】養血調經。

【適用】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補中升陽粥

【來源】《食療百味》。

【材料】黃芪、粳米各30克,人參5~10克,柴胡、升麻各3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煎黃芪、人參、柴胡、升麻,去渣取藥汁,和粳米共煮為粥。加紅糖調味。

【用法】每日1次,可連服7日。

【功效】補氣攝血,升陽舉陷。

【適用】氣虛月經過多,過期不止,色淡而清稀如水,麵色蒼白,氣短懶言,心悸不寧,小腹空墜,肢軟無力,食欲不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弱。

當歸補血粥

【來源】《內外傷辨惑論》。

【材料】黃芪30克,當歸1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黃芪切片,與當歸共煎,取汁去渣,再與洗淨的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共煮為粥。加紅糖調味。

【用法】分2次,溫熱服。

【功效】益氣補血。

【適用】氣血不足,月經先期,量多色淡,質地清稀,神疲倦怠,麵色不華,氣短心悸,小腹有空墜感,舌質淡,苔薄而潤,脈沉虛無力。

參芪白蓮粥

【來源】《食療百味》。

【材料】人參6克,黃芪30克,大棗15枚?穴去核?雪,白蓮子?穴去心?雪60克,粳米60克。

【做法】先將人參、黃芪用清水300毫升,文火煮取到200毫升,去渣取汁,加入大棗、白蓮子、粳米共煮為粥。

【用法】每日1次,連服1周。

【功效】益氣攝血。

【適用】月經提前,量多,色淡,質地清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氣短心悸,舌質淡,脈沉虛無力。

桃仁紅花粥

【來源】《多能鄙事》。

【材料】桃仁10~15克,紅花6~10克,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桃仁搗爛如泥,與紅花一並煎煮,去渣取汁,同粳米煮為稀粥,加紅糖調味。

【用法】每日1~2次,溫熱服。

【功效】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適用】氣滯血瘀經閉,月經不調,及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等。

【注意】用量不宜過大;平素大便稀薄者不宜用。

蘭花粥

【來源】《粥譜》。

【材料】澤蘭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煎澤蘭,去渣取汁,入粳米煮作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用。

【功效】活血,行水,解鬱。

【適用】婦女經閉,產後瘀滯腹痛,身麵浮腫,小便不利。

糯米內金粥

【來源】《家庭藥膳》。

【材料】雞內金15克,生山藥45克,糯米50克。

【做法】先以文火煮雞內金1小時後,入糯米及山藥再煮成粥。

【用法】每日分2次服。

【功效】活血通經,健胃消食。

【適用】氣滯血瘀所致的閉經及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和小兒疳積等症。

淩霄花阿膠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淩霄花、阿膠各10克,糯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淩霄花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加入阿膠、糯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1~2次,溫熱服。

【功效】養血活血,調經止痛。

【適用】血虛之經閉,麵色萎黃。

紅花糯米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紅花、當歸各10克,丹參15克,糯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上藥先煎汁去渣,與糯米、紅糖共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養血活血調經。

【適用】血虛血瘀型閉經,月經不調。

萆薢銀花粥

【來源】《食療百味》。

【材料】萆薢、銀花各30克,綠豆30~6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前兩味藥洗淨,水煎取汁,藥汁和綠豆、粳米共煮成粥。加白糖適量調味。

【用法】每日1次,溫熱服。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止帶。

【適用】濕熱帶下,症見帶下如米泔,臭穢,陰部瘙癢,小便短赤,口苦咽幹,舌質紅苔黃,脈數。

加味蒲公英粥

【來源】《粥譜》。

【材料】蒲公英60克,木棉花、金銀花各3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先煎蒲公英、木棉花、金銀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

【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

【適用】濕熱帶下,及急性扁桃體炎、結膜炎、乳腺炎、膽囊炎等。

茯苓車前子粥

【來源】《家庭藥粥》。

【材料】茯苓粉、車前子各30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煎車前子(紗布包煎),煎半小時取汁去渣,加粳米、茯苓粉共煮粥,粥成時加白糖適量。

【用法】每日空腹服2次。

【功效】利水滲濕,清熱健脾。

【適用】濕熱帶下。

【注意】孕婦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