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泌尿係統疾病及外傷科疾病(2 / 3)

【用法】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通利大小便,利水消腫。

【適用】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

【注意】商陸有小毒,用量應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但不得過量,不宜久服,孕婦忌用。

導赤粥

【來源】傳統方。

【材料】生地、木通、甘草各等份,竹葉30克,粳米50~100克,砂糖少許。

【做法】將生地、木通、甘草打粗末,取10克,布包好,再與洗淨的竹葉一同放入沙鍋,加水煎汁,去渣,放入粳米,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2~3次,病愈後即止。

【功效】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

【適用】小便短赤而澀,尿時刺痛(包括急性膀胱炎)及口舌生瘡,心胸煩熱。

【注意】凡胃寒病人或陰虛發熱者不宜選用。

玉米粥

【來源】《千家食療妙方》。

【材料】玉米適量,鹽或糖適量。

【做法】將玉米洗淨煮粥。

【用法】每日早餐溫熱取食。

【功效】清熱利尿。

【適用】尿道炎,小便淋痛。

葵菜粥

【來源】《食醫心鏡》。

【材料】葵菜、粳米各150克,蔥白50克,鹽適量。

【做法】將葵菜、蔥白煎煮約20分鍾,去渣取汁,以藥汁與粳米煮粥。或將葵菜洗淨去筋,擇嫩葉、莖,切成長段,蔥洗淨切碎,與粳米煮粥,熟時加入葵菜,繼續煮至粥黏稠為度,放入蔥花、鹽,拌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食。

【功效】清熱,利尿,益心,滑腸,通乳明目。

【適用】各種淋病,小便澀少,尿路感染,及肺熱咳嗽,黃疸,小兒熱毒下痢,婦女帶下,癰瘡等症。

【注意】孕婦慎用,脾虛泄瀉者忌服。

銀花蒲公英粥

【來源】《粥譜》。

【材料】蒲公英60克,金銀花3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先煎蒲公英、金銀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2~3次,稍溫服食,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

【適用】尿路感染,急性乳腺炎,扁桃體炎,膽囊炎,疔瘡熱毒及眼結膜炎等。

六一散粥

【來源】傳統方。

【材料】滑石18克,甘草3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滑石、甘草研末,每次取10克,用布包後放入沙鍋,煎汁去藥包,加入粳米煮粥。

【用法】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清熱利濕。

【適用】小便赤澀淋痛及砂淋,也可用於暑濕身熱,心煩口渴,小便不利,或嘔吐泄瀉。

【注意】小便清長,或陰虛無濕熱者忌用。

金錢草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金錢草、豬腩肉各6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將金錢草煎汁去渣,豬腩肉洗淨切塊,將豬腩肉與粳米加入藥汁中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稍溫服。

【功效】清熱通淋,排石通便。

【適用】尿路結石,小便澀痛,大便幹結。

三金排石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金錢草30克,鬱金15克,雞內金10克,三棱、莪術各12克,炮山甲6克,苡仁、牛膝各9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上藥水煎,取汁去渣,加入淘淨的粳米煮成粥,再加白糖調味。

【用法】每日2次,溫熱服。

【功效】清熱通淋,化瘀排石。

【適用】尿路結石,腎結石,症見小便不暢,淋漓熱痛,腎絞痛。

【注意】孕婦忌用。

赤小豆內金粥

【來源】《食療百味》。

【材料】赤小豆60克,雞內金15克,粳米100克。

【做法】雞內金研末,赤小豆、粳米洗淨,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稍溫服。

【功效】清熱利濕,通淋排石。

【適用】尿路結石。

琥珀粥

【來源】民間方。

【材料】琥珀3克,茅根30克,粳米50克。

【做法】琥珀研極細末,茅根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入琥珀末,稍煮即成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