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粥
【來源】《食醫心鑒》。
【材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麥冬各15克,麵粉100克。
【做法】先煎上3味藥,去渣取汁,與麵粉共煮為稀粥。
【用法】渴即食之,不拘時。
【功效】清肺、生津、止渴。
【適用】消渴(糖尿病),多飲,身體消瘦。
天花粉粥
【來源】《千金月令》。
【材料】天花粉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煎天花粉,去渣取汁,再入米煮成粥。
【用法】任意食用。
【功效】清肺、止渴、生津。
【適用】糖尿病及肺熱咳嗽。
【注意】虛寒體質者不宜用。
地黃花粥
【來源】《聖濟總錄》。
【材料】地黃花適量,粟米100克。
【做法】將地黃花陰幹,搗碎為末,每次用50克粟米煮粥,候熟,將地黃花末加入,攪勻,再煮至沸即可。
【用法】可於早晚隨量取食。
【功效】滋腎,清熱,除煩,止渴。
【適用】消渴及腎虛腰痛。
生地黃粥
【來源】《二如亭群芳譜》。
【材料】生地黃汁約50毫升(或幹地黃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取新鮮生地黃適量,洗淨後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黃汁約50毫升。或用幹地黃60克煎取藥汁,粳米加水煮沸後加入地黃汁,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空腹食。
【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適用】消渴病及熱病後期,陰液耗傷,低熱不退,勞熱骨蒸,或高熱心煩,口幹作渴,口鼻出血。
【注意】服此藥粥時,忌吃蔥白、韭菜、薤白及蘿卜。
沙參玉竹粥
【材料】沙參、玉竹各15~20克(鮮品用30~6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先將新鮮沙參、肥玉竹洗淨,去掉根須,切碎煎取濃汁後去渣,或用幹沙參、玉竹煎湯去渣,入粳米,加水適量煮為稀粥,粥成後放入冰糖,稍煮1~2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5~7日為1個療程。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適用】糖尿病,高熱病後的煩渴,口幹舌燥,陰虛低熱不退,並可用於各類心髒病的輔助食療。
【注意】胃有痰濕致胃部飽脹,口膩多痰,消化不良,不喜飲水,舌苔厚膩者忌服。
枸杞葉粥
【來源】《佳信方》。
【材料】鮮枸杞葉100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取枸杞葉洗淨加水300毫升,煮至200毫升時去葉,入糯米、白糖,再加水300毫升煮成稀粥。
【用法】早晚餐溫熱食。因效力較弱,需長期服用,方可奏效。
【功效】補虛益精,清熱明目。
【適用】糖尿病以及虛勞發熱,頭暈目赤,夜盲症。
蠶蛹粥
【來源】經驗方。
【材料】帶蠶蛹繭10個,大米適量。
【做法】用帶蠶蛹繭煎水,取汁去繭,然後加入大米共煮成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服食。
【功效】止渴,益腎。
【適用】多飲尿頻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