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戰爭確實勞民傷財,然兩國乃為形勢所逼,不得已而開戰。
李鴻章:戰爭乃不仁之舉。我現在年紀大了,不忍再看殺人的場麵了。貴大臣才是年富力強,雄心勃勃。
伊藤博文:戰爭開始時,議和條款極為簡單,可惜貴國並不同意。譬如人走路,相距幾裏路,不會有衝突,現在隻有幾百米,回頭就難了。
李鴻章:少走幾百米不行嗎?縱然你再走幾千裏,難道能將中國盡行占領?
伊藤博文:我國軍隊現正在攻打台灣,不知台灣民情如何?
李鴻章:貴國不願議和的真正目的可能就在於此。然貴國出兵台灣,恐怕英國人不會善罷甘休。
伊藤博文:此事有損於中國,未必有損於英國。
李鴻章:別忘了,台灣與香港相鄰。
伊藤博文:兩國相爭,無損第三國利益。
李鴻章:聽說英國不願他人有盤踞台灣之意。
伊藤博文:貴國如將台灣送給別國,別國必將笑納。
李鴻章:台灣是中國的一個行省,決不能送與他國。
這次會談基本沒有涉及實質性的條約內容。會談結束後,李鴻章乘馬車返回住處。行至賓館時,忽有一人從人群中跳出,朝李鴻章開槍射擊。子彈擊碎左側眼鏡片後傷及李鴻章左眼下顴骨,血流不止。李鴻章當即暈厥。此事發生後日本方麵陷入被動。迫於國際壓力,日本宣布無條件停戰。李鴻章身受一顆子彈,換得了三周的停戰協定。
李鴻章並未進行手術治療,而是抓緊時間同伊藤博文磋商議和條件。
伊藤博文:停戰期限短促,和議條款應迅速簽訂。我已經準備好條款節本,中堂大人看後可表態同意或不同意。
李鴻章:不準分辯了麼?
伊藤博文:隻管辯論,但不能減少。
李鴻章:第一款提出軍費賠償白銀二億兩,為數巨大,不能承擔。
伊藤博文:減到此數目已不能再減。戰爭再打下去,數額將更多。
李鴻章:借款利息太重,此數目中方絕對無力承擔,還請再減一些。
伊藤博文:借債還款是中國人自己的事!
談判進入僵局。李鴻章隻好轉入割地問題。
李鴻章:泰西各國交兵,未有將占據之所盡行割讓的先例。
伊藤博文:西方的慣例對日本無效。
李鴻章:台灣全島日軍還未侵占,為何強行割讓?
伊藤博文:這是彼此商讓之事,無論兵力到與不到!
李鴻章:我不肯讓,又將如何?
伊藤博文:如果一定限於兵力所到之處,日軍已占山東及東北各省,你們能全行割讓麼?況且,中國吉林、黑龍江已割讓俄國,台灣問題可援引此例。
李鴻章:讓與俄國多為不毛之地,人煙稀少;台灣已立行省,不能相比。
伊藤博文:尺寸之土,均為國家社稷,哪有荒涼與繁盛的區別?
李鴻章:總之,二萬萬賠款數目太大,營口請貴軍退出,台灣亦不必再提。
伊藤博文:不能照辦,就算駁回。
李鴻章:不許反駁了麼?
伊藤博文:你隻管駁我,但條件不能稍有改變。日軍已在廣島準備補給船六十餘艘,運輸量為兩萬噸。兵糧均已備齊,隻等停戰協定到期。
李鴻章:賠款還需再減五千萬兩,台灣不能相讓!
伊藤博文:這樣,我們立即出兵台灣!
朝中幾番爭議,最後,李鴻章得到光緒帝批示:賠款盡量減少;允許割台灣一半地方;牛莊、營口盡力爭取。4月15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進行了最後一輪談判,在遼東割地劃界、賠款利息及占地軍費上進行了局部的改動。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代表中日雙方在馬關春帆樓簽署《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憤慨,朝野沸騰。李鴻章父子一時成為民族罪人。即使對李鴻章中槍一事,民間亦謠言四起。甚至有人向光緒稟報:“今道路傳言,雲有見李鴻章者,談笑自如,依然故態,麵上並無一點傷痕。然則非真中槍也,恐人議與倭通,故假捏之耳。”
垂老遠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