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北洋海軍(4)(2 / 3)

1894年7月23日,日本政府終於“忍無可忍”。日軍攻入朝鮮皇宮,建立了傀儡政權。24日,朝鮮傀儡政權宣布對清宣戰。25日,日本軍隊在豐島海麵偷襲中國護航艦和運兵船,正式發動侵華戰爭。李鴻章最擔憂兩件事:一是北洋海軍缺乏優秀的軍事統帥指揮前敵;二是北洋艦隊幾年沒有添置新艦,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李鴻章製訂了十六字方針:“嚴防渤海,力保沈陽,集中兵力,再圖大舉。”此戰略雖強調海防之重要性,卻忽略了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給戰爭的進行留下了嚴重隱患。

9月17日,北洋水師十一艘軍艦護送清軍在大東溝登陸後準備返航。途中遇到十二艘懸掛美國國旗的軍艦。突然,十二艘船艦上的美國國旗全部換成日本旗幟,向北洋軍艦發動襲擊。中國軍隊奮起還擊。雙方激戰了5小時,北洋艦隊損失慘重:五艦被擊沉,六艦負傷,死傷官兵千餘人。日軍有五艦受到重創,死傷六百餘人,並先行撤離戰場。

水陸兩線作戰清軍全部潰敗,一時議和輿論甚囂塵上。慈禧令戶部尚書翁同龢到天津同李鴻章商談和戰之事。翁同龢是當時主戰派的領袖,見到李鴻章後嚴厲責問其為何遲遲不肯發兵,以致貽誤戰機!李鴻章怒目而視,冷笑道:“翁師傅主管戶部,平時向您要經費時總遇冷臉,事到臨頭才來責問。我倒想問問您,那幾條軍艦能靠得住麼?”翁同龢反問道:“為臣者本應盡職盡責,為何不再向朝廷請求?”李鴻章答曰:“朝廷疑我飛揚跋扈,大臣彈劾我貪財舞弊,我若繼續索要經費,今天還有李鴻章麼?”翁同龢爭他不過,把話題引到戰局問題:“東北乃龍興之地,如果失守如何是好?”李鴻章坦白道:“奉天軍隊實靠不住,我鞭長莫及,東北防務一點把握都沒有。”半個月後,遼東半島淪陷,奉天危急!

而此時,北京城內歌聲悠揚,鼓樂衝天,正是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紫禁城和頤和園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絲毫看不出戰爭的痕跡。“老佛爺”五十大壽時就因法國人作祟沒過好,這次可要好好慶祝一番。總管太監李蓮英下令,這段時間內凡可能令“老佛爺”不高興的事一律不準奏報!這一做法果然有效,慈禧下令,大赦天下,放假三天。李鴻章可沒閑著,前線救急電報雪片似的發來。李鴻章加緊了求和步伐:一麵派人以祝賀俄國新帝即位為名請求俄國出麵調停;一麵委托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赴日議和。李鴻章對德璀琳充滿期待,對外宣稱:如果德璀琳和伊藤博文談判順利,中日可先停戰,再議和。日本政府此時全無議和之意,認為德璀琳不符使者資格,拒絕與其談判。德璀琳在日本呆了幾天,連伊藤博文的麵也沒見著,覺得很沒麵子,便找個借口:“本日接到恭親王電報,說日本政府已承諾由美國政府來仲裁,所以本人沒必要在日本逗留,即刻返回中國。至於李鴻章的信函,我已在日本郵寄給伊藤伯爵。”隨後灰頭土臉地回到天津。日本報紙評論德璀琳此次斡旋是:“冒然而來,悵然而返,真是好生奇怪!”

李鴻章焦急等待德璀琳和美、德外交調解時,日軍連續攻陷金州、大連,向旅順猛撲。旅順口與威海衛隔海相望,是渤海門戶。日軍決定以“重大傷亡代價攻取旅順”。日軍攻占旅順後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城行動,全城僅留三十六人負責掩埋屍體。負責旅順船塢工程的龔照璵,金州失陷後逃回天津。李鴻章令其回旅順前線效力。然日軍進攻旅順時,他棄船廠於不顧,喬裝改扮混在士兵中逃跑了。當時人們編了“文官三隻手,武官四隻腳”的歌謠諷刺淮軍逃跑之快。李鴻章一生都以淮軍為榮,此次敗逃實使其遭受了不小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