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建設淮軍(3)(3 / 3)

不光“硬件”上升級換代,李鴻章對“軟件”改革也精益求精。他看到華爾洋槍隊在作戰時,不光憑借精良銳利的武器,而且有著井井有條的作戰秩序。淮軍作戰時廝殺呐喊,聲聞百裏,氣勢恢弘;洋人作戰時排隊進退,隻聞槍聲炮聲,無人顯示出不要命的架勢,敵人卻已在遠處人仰馬翻,這才是打仗的最高境界。李鴻章決心在淮軍中推廣洋槍洋炮。李鴻章首先在程學啟、劉銘傳的部隊中聘請洋教練。從沒摸過洋槍炮的淮軍士兵,對這些鐵玩意既好奇,又恐懼。洋教練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練準頭。許多淮軍都觀摩過洋人軍隊作戰,隻見士兵手指一動,敵人應聲倒地;大炮一拉,目標立刻屋倒牆塌,煞是威風。可同樣的槍炮到自己手裏便不聽使喚,瞄得不準誤傷戰友、使用不當造成走火等事件屢屢發生,甚至一次演練中因彈藥走火而炸死二十餘人。李鴻章再三給部下打氣說:“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等到練出百發百中的準頭來,何堅不摧,何戰不克!”除槍法外,李鴻章亦將西洋陣法、號角、口令引入淮軍。語言不通是教習過程中麵臨的最大障礙。訓練中洋教練喊出口號,經過翻譯傳達,士兵才去執行。且翻譯將許多重要的專業術語譯得不倫不類,弄得士兵經常無所適從,軍事訓練簡直走了樣。李鴻章鼓勵大家:“英國官兵不像我們隨便在人群中挑選,他們都受過軍校的特殊訓練。我不惜重金聘來老師,就是希望你們能夠虛心學習。現在學的隻是皮毛,等以後理解了精髓,自然會領悟其中的奧妙!”別說淮軍將士不理解,連熱衷洋務的曾國藩也不理解李鴻章的做法。他屢次寫信給李鴻章,反複講授取勝之道在人心不在兵器的道理。李鴻章向老師解釋:太平軍中雖有洋槍炮,可是他們沒有用洋法操練隊伍,因此武器發揮不出作用。李鴻章還邀請老師來參觀淮軍的訓練。曾國藩觀看淮軍訓練後,認為湘軍已大不如淮軍,曆史任務確應落到淮軍身上。這也成為曾國藩決定留淮撤湘的原因之一。

李鴻章憑他超人的本領縱橫捭闔,保證淮軍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武器,對軍隊進行了徹底的改造,使淮軍成為當時中國最先進、最有戰鬥力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