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深受祖父的影響
海明威的一生與戰爭都是分不開的,他從童年到老邁,對戰爭一直十分關注,他的小說中有大量的戰爭場麵或者戰爭背景的描寫,在其著作中就有26部書的主題是戰爭。
不但在著作上反映戰爭題材,海明威本人更是親自參加了五次重要戰爭,包括參加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
而這些,追根尋底,與他的家族和成長環境是分不開的。這種崇軍尚武的精神可以說源於他祖父一輩的熏陶。
海明威的祖父安森和外祖父霍爾都參加了美國南北戰爭,安森在南北戰爭中因為作戰勇敢,布爾溪戰役之後,被耀升為少尉,奉密令在密西西比州招募了一支黑人部隊。
安森總是喜歡回顧那個彈雨橫飛的歲月、同生共死的戰友以及那些輝煌的戰績,海明威兄妹幾個都是從小在爺爺講述的關於南北戰爭的英勇故事熏陶下長大的。
孩子們每年都參加戰爭紀念日遊行,欽羨地看著一身戎裝的祖父在遊行隊伍中行進。
與祖父喜歡談及戰爭相反,外祖父對於戰爭諱莫至深,從不願意談及南北戰爭的事情。
南北戰爭爆發後,外祖父霍爾毫不猶豫地參加衣阿華州騎兵第一誌願團,為維護祖國統一、黑人解放而戰鬥。
但是不幸的是,在1862年4月,在密蘇裏州的沃斯倫堡戰役中,霍爾左腿負傷,子彈一直留在腿內,不得不因傷殘退役。
當政府要給他發放退役金的時候,霍爾自豪地拒絕了,他說道:“我自願為我自己選擇的祖國服役,是不需要報酬的。”
海明威曾在一封信中誇大地描述了外祖父的軍旅生涯,他寫道:“霍爾說話帶有濃重的英國口音,他曾在去美國南部出差時,被當作聯邦軍的間諜而遭痛打,他戰鬥了四年,並嚴重負傷。但他最痛恨濫殺無辜,因而以後從不願談及戰爭。”
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根據美國華盛頓國家檔案館檔案記載,霍爾受傷是“在他服役期間,而且是來自反對美國當局的敵對武裝力量的槍擊,但不是在執行公務時”。
如此負傷當然不是什麼榮耀的事,霍爾對此諱莫如深。海明威可能是出於對外祖父的景仰而將他神化。
祖父安森喜歡頌揚美國南北戰爭,為此他搜集並且保存著許多與南北戰爭有關的剪報,還經常去南方度假,和以前的退伍老兵一起回顧往昔的戰鬥場麵。
安森經常向他的兒孫們灌輸他的戰爭思想,而他的這一個做法又受到了當時研究南北戰爭專家的巴頓博士的讚賞,巴頓博士寫過好多本關於南北戰爭的書籍。
在祖父和巴頓博士的熏陶、啟蒙下,海明威在童年時代就認真研讀了一些軍事方麵的書籍,其中包括舊約全書,那裏麵有許多戰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