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細胞病毒屬β亞科,是一類增殖緩慢、具有嚴格種屬特異性的病毒,包括人、鼠、馬、牛、豬等巨細胞病毒,致人類疾病的為人巨細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亦即HHV5。
(一) 生物學性狀HCMV具有典型皰疹病毒的形態結構。該病毒有很高的種屬特異性和細胞類型特異性。HCMV在人體內可感染多種細胞,但在體外僅能在人成纖維細胞中增殖。HCMV複製周期長,通常需7~12天才出現特異性CPE,特點是細胞變圓、膨大、核變大,且能融合形成巨大細胞(病毒因此而得名),核內出現周圍繞有一輪不著色“暈”的大型嗜酸性包涵體,宛如“貓頭鷹眼”狀。HCMV不穩定,多種理化因素可使之滅活。
(二) 致病性人群HCMV感染非常廣泛,原發感染多發生在2歲以下,通常呈隱性感染,少數人為顯性感染,我國成人HCMV抗體的陽性率達90%。原發感染後雖可產生抗體,但多數人可長期帶毒成為潛伏感染者,潛伏部位主要在唾液腺、乳腺、腎髒及外周血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潛伏病毒被激活導致複發性感染。患者和無症狀帶毒者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可持續或間歇地從唾液、尿液、乳汁、淚液、精液、宮頸及陰道分泌物中排出。故病毒可通過胎盤、宮頸逆行、產道、哺乳等垂直方式或密切接觸、性接觸、輸血、器官移植等水平方式傳播。
1.先天性感染HCMV是引起先天性感染的重要病毒之一。由HCMV引起的先天性畸形遠多於風疹病毒。HCMV可通過胎盤或宮頸逆行造成胎兒宮內感染,發生率為0.5%~2.5%,其中5%~10%出現臨床症狀,即:巨細胞包涵體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CID),表現為黃疸、肝脾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和神經係統損害,如小腦畸形、智力低下、耳聾、脈絡膜視網膜炎等,重者可導致流產或死胎,部分患兒生後數月或數年才出現症狀。
2.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HCMV易被激活發生顯性感染,是器官移植、腫瘤和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可表現為肺炎、視網膜炎、食管炎、結腸炎、肝炎和腦膜腦炎等。
3.圍生期感染經產道或哺乳方式以及與帶病毒的母親、護理人員密切接觸,新生兒可被感染。圍生期感染HCMV,多數無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但從尿和咽分泌物中可不斷排出病毒。少數表現為短期的間質性肺炎、肝脾大等。
4.青少年及成人感染主要經密切接觸、性接觸、輸血等水平方式傳播。多數呈隱性感染,少數可發病,表現為單核細胞增多症、肝炎、肺炎等,預後良好。單核細胞增多症尤其在輸入含有大量HCMV的血液時好發,因此稱其為輸血後單核細胞增多症,以區別由EBV感染所致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前者血清中異嗜性抗體陰性,後者則為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