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水痘帶狀皰疹病毒(1 / 1)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屬α亞科,亦即HHV3。在兒童初次感染時引起水痘(varicella),水痘康複後病毒潛伏在體內,少數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後潛伏病毒複發感染引起帶狀皰疹(zoster),故稱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一) 生物學性狀VZV的生物學性狀與HSV相似,但隻有一個血清型。體外培養以人二倍體成纖維細胞為佳,與HSV相比,VZV增殖緩慢,需3~14天才出現CPE。一般實驗動物及雞胚對VZV均不敏感。VZV在體外極不穩定,對溫度相當敏感,對常用消毒劑也敏感。

(二) 致病性VZV的宿主範圍窄,人是VZV唯一的自然宿主。VZV極易傳播,在易感人群中的顯性感染率可達90%,所以傳染源主要是水痘或帶狀皰疹患者,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接觸傳播,也可經胎盤垂直傳播。

水痘是兒童常見傳染病。入侵病毒先在局部淋巴結增殖後,釋放入血到達全身單核巨噬細胞係統內大量增殖後,病毒再次入血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隨血流最終定位於靶細胞即皮膚細胞,全身皮膚出現向心性分布的丘疹、水皰、膿皰疹,常伴有發熱。兒童水痘病情輕,預後好,偶發並發症(如腦炎或肺炎等)。細胞免疫缺陷的患兒可表現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新生兒及成人患水痘時病情也較重,死亡率較高。孕婦患水痘的表現也較嚴重,並可致胎兒畸形、流產或死胎。

帶狀皰疹僅發生於有水痘病史的人,成人及老年人多見。兒童水痘康複後,少量病毒可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或腦神經的感覺神經節中,以後在機體受某些非特異因素刺激時,潛伏的病毒被激活,沿神經軸突到達所支配的皮膚細胞內增殖發生皰疹,疼痛劇烈。因皰疹沿神經分布排列呈帶狀,故稱帶狀皰疹。常發生於軀幹,呈單側性,如侵犯三叉神經眼側支,可波及角膜引起角膜潰瘍甚至失明。偶爾也有發生腦炎者。

(三) 免疫性兒童患水痘後,產生持久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極少再患水痘,但不能有效清除神經節中潛伏的病毒,故不能阻止帶狀皰疹的發生。

(四) 微生物學檢查法臨床表現典型,診斷不困難。必要時進行相關檢測。

(五) 防治原則VZV減毒活疫苗已研製成功,可用於12月齡以上健康未感染的易感者,但尚未廣泛應用。VZV免疫球蛋白(VZVIg)用於免疫低下患者,對預防或減輕VZV感染有一定效果。正常兒童水痘一般不需抗病毒治療。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免疫低下患兒的水痘、成人水痘、帶狀皰疹。對VZV有效的藥物包括阿昔洛韋和幹擾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