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列寧
11月,在列寧的勸說下,高爾基到德國養病。根據列寧的指示,他在國外的一切費用全部都由國家提供。
此時,德國正處於十一月革命被血腥鎮壓後的反動時期。高爾基深感那裏的政治氣候很不適於他的健康。這年年底,他去了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布拉格,但捷克政府對他進行秘密監視。
這些狀況使高爾基的心情極其矛盾和苦惱。一方麵,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由於害怕十月革命的影響,對他表示懷疑和不信任。另一方麵,他的健康狀況不允許他回國。直到1924年到了意大利,他的病情和心情才有了根本的變化。
在德國和捷克的兩年半期間,盡管高爾基的健康狀況不好,但他的創作熱情卻在急劇增長。這期間他完成了自傳小說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的大學》,以及《回憶錄》《日記片斷》和《一九二二一一二四年短篇小說集》的部分章節。
《我的大學》寫主人公阿遼沙在喀山時期的生活,結構似乎不如前兩部精致,但風格還是與前兩部一致的。總的說來,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不愧是俄羅斯文學史上自傳體小說的裏程碑。
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是高爾基的主要作品之一,也是非常成功的傳記作品。它既鮮明地展示了作為主人公的作家自己從童年到青年所留下的足跡,又形象地反映出了俄國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社會政治麵貌,同時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作品中,高爾基把社會曆史生活作為主人公性格發展的背景和條件,而主人公又通過生活的某一角度來反映時代。
因此,可以說,高爾基對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創作,標誌著他在文學創作中一個新時期的開始。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他在一生中的最後幾天,還在聽人讀剛剛出版的高爾基的《我的大學》。
得知列寧逝世的消息,高爾基無比悲痛和憂愁。當然,他對此也早有預感。因為列寧在兩年前得了中風後,身體狀況已經一天不如一天,並很少具體操持和過問國家事務,但是,盡管這樣,列寧的威信仍然是至高無上的,他的話仍然具有權威性。
列寧逝世對於高爾基是一個最沉重的打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高爾基心中想的隻有列寧和俄國,萬分悲痛的高爾基在追悼會上給列寧敬獻了花圈。
在花圈上,隻簡單地寫著:“永別了,我的朋友!”
雖然這僅僅是最樸素的一句話,卻包含著高爾基許多難忘的回憶和深情的呼喚。
列寧的去世使高爾基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深刻變化。回憶與列寧相處的點點滴滴,他感到在與列寧的意見不同方麵,列寧都是正確的。而他自己往往是錯誤的。回憶起列寧對他是那麼熱情,而他卻在當時不理解列寧,想來使他更加悲痛萬分。他悔恨自己沒有很好地接受列寧的幫助,於是發誓要糾正自己的錯誤,堅決走列寧所指的道路,此後果然從未發生動搖。
幾個星期後,高爾基完成了一篇回憶列寧的文章,但他本人對它卻很不滿意。1930年,他再次動筆作了很大的修改,並擴充了許多的內容。6月,他改寫完成,這就是著名的回憶錄《列寧》。
在《列寧》裏,高爾基傾注了他的全部崇敬與熱情,全書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寫革命前高爾基與列寧在倫敦、巴黎、喀普裏的會見,第二部分寫十月革命後二個人之間的接觸。
這部回憶錄受到了高度的評價,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寫信給高爾基信中他說:
“在全部當代文學裏,我不知道有任何作品可與您描繪的列寧和托爾斯泰的肖像並駕齊驅。這是惟妙惟肖的兩幅肖像,唯有它們將留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