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童年
一個溫存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話語,能使一個人忍受生活給他的許多磨難。
1868年3月28日,在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的一戶木工家裏,一個哇哇墜地的小生命睜開了眼睛。
高爾基的祖父是沙俄時代一個殘暴的軍官,由於他殘酷地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他不僅在軍隊殘暴,在家庭中也是個暴君。高爾基的的父親馬克西姆·薩瓦季耶維奇·彼什科夫小時候受盡了他的鞭打。
由於不堪忍受父親的暴行,馬克西姆從10歲到17歲之間,經常離家出走,最後一次,他成功地逃離了家庭,到下諾夫戈羅德城的一家木器店裏當上了學徒。
馬克西姆是個聰明善良、樂觀開朗的人,他在年滿20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一個上好的細木匠、裱糊匠和裝飾匠。
他工作的木器店旁邊是一家染坊店,這家店的老板名叫卡希林,他曾是伏爾加河上的一名纖夫,經過三次航行,他成了商船隊裏的一個領班,後來他從事染布業,當上了老板。
卡希林有一個漂亮的大女兒瓦爾瓦拉,因為他自己在社會底層苦苦掙紮了一輩子,所以希望女兒能夠找一個好的歸宿,但讓他沒有想到是,瓦爾瓦拉居然愛上了貧窮的馬克西姆,她認定這個樸實能幹的年輕人是一個自己可以托付一生的人。
瓦爾瓦拉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嫁給了馬克西姆,她就是高爾基的母親。
對於女兒的忤逆,卡希林一開始甚至不和他們來往,直到小外孫出生,他才承認了這個女婿。
盡管卡希林一直對女兒一家不理不睬,但他的妻子,小高爾基善良的外祖母阿庫林娜·伊凡·諾芙娜,卻從小外甥出世就擔任起了照顧他的職責。
阿庫林娜太太年輕時曾經是巴拉赫納的一個織花邊的女工,她胖墩墩的身體,大大的腦袋,大大的眼睛,鼻子上皮肉鬆弛,常常穿著一身黑衣,看上去整個人軟軟的,小高爾基非常喜歡和她在一起。
1871年春,也就是高爾基3歲那年,他的父親馬克西姆得到了伏爾加輪船公司駐阿斯特拉罕的輪船營業所經理的職務,於是全家人都離開下諾夫戈羅德城,搬到了阿斯特拉罕去。
新生活讓小高爾基快活不已,因為這段時期的他是整個家庭的中心,父親的收入也足夠全家享用,年幼的高爾基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小孩。
然而,不幸的事隨後就發生了,幾個月後,阿斯特拉罕地區流行霍亂,年幼的高爾基病倒了,接著他的父親馬克西姆也病倒了。
在母親和外祖母的細心照料下,小高爾基活了過來,而他父親的病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
有一天,馬克西姆睡著了就再也沒有醒來,小高爾基看見自己的母親和外祖母圍著父親哭了起來,非常奇怪,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大人們哭,而且家人也常常教育他不要隨便哭泣。
小高爾基呆呆地望著這奇怪的一幕,他的外祖母過來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快去跟你的父親告別,你以後再也看不見他了,”停了一下,外祖母又說:“唉!他還那麼年輕,他不應該這麼早就死啊!”
小高爾基剛患過一場大病,現在剛能勉強下地走路,他看見母親圍著父親哭,心裏雖然難過卻哭不出來。
幾天後的一個雨天就是馬克西姆先生下葬的日子,母親因為身體太虛弱了沒有去。外祖母帶著年幼的小高爾基去給馬克西姆送葬。
在那個荒涼的墳場的角落裏,小高爾基站在一個小山坡上,眼睜睜地看著父親的棺材被放進一個積有雨水的深坑裏麵,坑底還有好幾隻青蛙,其中兩三隻還爬到了黃色的棺蓋上麵。
外祖母哭得很傷心,她拉著小高爾基的手忽然問:“孩子,你為什麼不哭呢?你應該哭啊!”
“我!我哭不出來。”小高爾基小聲地回答,因為他覺得自己實在找不到哭泣的理由,平日裏當他受了委屈或者遭遇疼痛的時候,他總是很輕鬆地哭起來,而在那種時候,他的父母總是告訴他做人要堅強,不要隨便掉眼淚。
可是這一次,為什麼外祖母一定要自己哭出來呢?難道就是因為自己的父親被埋在了地下嗎?不滿4歲的小高爾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父親被埋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他了。
他還沒有體會到失去父親的真正含義,親人的死亡對他來說,就如同是出了遠門,過些日子也許還會回來的。他哪裏知道,這就是自己與父親的永別呢?
多年以後,當高爾基真正明白了死亡的含義以後,為了紀念父親,他選擇了父親的名字馬克西姆作為筆名,而他的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