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我讀的是舞蹈班,照理應該和多數班裏同學一樣報考舞蹈專業的大學,例如舞蹈學生的夢幻殿堂——北京舞蹈學院。曾經有那麼一秒鍾,這個學校的名稱從我的腦海中閃過,但立馬被自己火速消滅了這個不可能的“妄想”。因為三年高中的舞蹈課程下來,我非常清楚自己應該懂得“藏拙於巧”,雖然在學期間勤奮地拉筋練舞,但我不得不承認,我的肢體和腦波不在一個頻率,非常不聽指揮,經常跌跌碰碰。
如果一定要形容得毒舌點,那我一定得了一種病。一種無藥可救的病症,一種自發性、抗拒性、渾身不對勁性、腦細胞死光光性的“肢體障礙症”。與其以舞蹈為職業誌向,還不如拿刀逼我唱歌,唱到脫水吐血還來得容易些。因為我的舞藝,實在不及我的歌藝三分之一。這是我的自知之明,也是我身邊同學一致公認的事實。
做人應該誠實!我必須承認舞蹈是自己必須豎起白旗投降的弱項。若說活到二十多歲,在北京奮鬥多年,我曾經放棄過什麼?舞蹈就是我唯一放棄的一門專業,所以我的大學目標就鎖定了表演。在高中我曾經到表演班去旁聽了幾堂課,於是對於戲劇表演裏所謂的聲、台、形、表四大基本功有了概念。聲、台、形、表也是各個藝術學院作為專業考試的重要基礎。於是為了準備好這四大基本功,我給自己展開了一段時間的訓練。
“聲”即是聲樂表演,包含美聲、通俗音樂、民族音樂等三大類,也就是在考試的時候,可自選一首這三類項目的其中一類歌曲,作為聲樂考試的項目。歌唱對我來說是非常自信的,我相信可以輕而易舉拿分並不構成困難,但為了迎合曆屆考試的常規,我準備了一首蔣大為的民族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大家沒想象過我會唱民族歌曲吧,有機會一定唱給大家聽聽!
“台”即是台詞表演,用自選的一段詩歌或是散文,以情感非常豐富的情緒,加以自己的處理,朗誦出文章,也就是以一種聲情並茂的表演方式去感染考官,讓考官會為之動容、感受考生聲音魅力的一項考核。我準備的台詞表演是陳道明在《我的一九一九》電影裏麵的一段演講片段。在曆屆考試中,總有考生會以這個段子作為台詞考試的表演。當時為了練好陳道明這段精彩片段,我每天在自己住的二十二樓的窗台前,練習我聲音的厚度、遠度和明亮度,最重要還要練習這篇散文聲音情感上的渲染力。不知當時我的鄰居們有沒有嫌棄我擾民?至少我沒有收到投訴!
“形”即是形體表演,也就是舞蹈表演。可想而知我遇到弱項是有多麼頭疼了!雖然我號稱自己是肢體障礙,但三年高中的形體課養成,我還是決定以一段我跳起來比較協調的蒙古舞——《奔騰》,作為考試的準備。
“表”即是即席表演,也就是由考官在考試當下即興給考生一個題目,讓考生在沒有任何準備材料下做出即時的表演。這項目就相當考驗每個考生的臨場反應和考生對於表演的靈敏度和領悟力了。這部分我把它交給老天爺,因為無法預知考官會丟出什麼樣的題目,隻能隨機應變,考驗我自己的反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