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彬帶領領導班子充分挖掘生產潛力,加速新產品試製和老產品生產,截至1966年底,累計定型生產軍品47項,交付儀表近2萬隻,生產能力達到設計要求,品種技術的複雜程度超過原設計要求。產品設計由初期的複製、仿製進入自行設計階段。這標誌著工廠走過了艱辛創業的階段,進入了組織正式生產的新階段。
“文化大革命”中徐一彬受到衝擊。1969 年,徐一彬恢複了黨委書記職務後,繼續帶領黨委一班人和工廠幹部職工,千方百計挽回“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組織製定並實施“以產品為龍頭,技術改造為主線,開發升級換代產品”的工廠發展思路,不斷拓寬產品開發領域,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檔次。1970 年開始研製垂直速度傳感器,工廠產品從此由機械儀表進入電子儀表領域;1973年為上海某工程配套研製了壓力比傳感器,工廠產品由單一機械儀表進入小功率隨動係統領域;1977年開始試製為某型飛機配套的大氣數據中心儀,成為航空工業部定點生產大氣數據中心儀的工廠,從此結束了工廠隻生產小產品的曆史,揭開了後來引進英國大氣數據計算機,自行設計生產各型大氣數據計算機的序幕。
徐一彬帶領黨委一班人堅持軍品、民品一起抓,結合工廠生產工藝特點,發揮製造非標設備優勢,先後開發出電子束焊機、微束等離子焊機、液壓升降器、天然氣流量表、無泵壓力機等10 多種民用產品;1976 年成功研製並生產出鈀膜盒超純氫淨化器,純度達99.99999%,1978年和1979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金獎和國家銀質獎。為研製氫氣淨化器而研究的“平麵止動雙隔片分氣道膜盒式氫氣擴散淨化單元”獲國家優秀新產品獎,為研製對焊機而研究的“光學投影顯示方法在金屬O型密封圈對焊機上的應用”獲國家發明獎。截至1978年底,開發的民品產值已占工廠總產值的23%,不僅解決了生產上的需要,還大大提高了工廠知名度,為工廠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1978年7月,徐一彬調成都航校(現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任黨委書記,1983年9月離休。2011年6月被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中共成都市委老幹部局評為優秀離退休幹部黨員。2011年8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