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總在每周一次的“總師辦公會”上,布置和落實中推三大部件的設計工作。他深知七級高壓壓氣機是整個計劃能否立項和實施的關鍵,決定在四級成功的基礎上首先要盡快搞好後三級的設計工作,並親自到附屬工廠落實加工製造任務,幫助解決困難;他深入三室落實試驗設備改造,並親自參加壓氣機試驗,冒著極大的危險幫助解決轉子振動大的技術難題。同時還布置落實能與七級壓氣機相匹配的帶氣動霧化噴嘴的短環形燃燒室設計、加工和試驗工作,他邀請北航金如山教授為總師顧問,多次來所討論並幫助解決主燃燒室頭部壁溫偏高的問題,最終突破了技術難關。
“機會”總是給予那些有準備的人。1988年4月航空航天工業部成立,林宗棠出任部長,陳浚出任發動機總公司經理,他們的思想觀念和領導作風較前有明顯改變,承認發動機的落後現狀,支持發動機自主發展,肯定預先研究在發動機自主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1988年8月部發動機總公司在北京召開“多級高壓軸流壓氣機技術攻關”會議,劉總率詹壽楠、周拜豪等專家參會,方案順利獲得通過。
1989年,對624所是最重要的一年,好事連連,應接不暇。
1月,劉總應邀出席中央軍委劉華清副主席召開的會議,在會上簡要彙報了高推預研的進展情況和開展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三大高壓部件、核心機和驗證機研製的設想,得到劉華清副主席的肯定和支持,他當即指示:“中等推力發動機的研製工作應該開始論證了。”
4月初,部發動機總公司和空軍科研部聯合發文,按南北兩片分別成立兩個“專家論證小組”立即開展論證工作,中推從此正式納入部發動機總公司的計劃進行管理。
4月下旬,我隨王所長和劉總奉命進京,參加由林宗棠部長親自主持的“發動機預研工作彙報會”,劉總在會上做了彙報,並代表624所提出“在10年高推預研基礎上開展三大高壓部件、核心機和驗證機研製”的設想和建議,得到林部長的肯定和支持,在會議總結時林部長強調指出:在搞三大高壓性能部件的同時,就要開展中推核心機的預研,否則,等三大高壓部件研製成功後再決策就晚了。林部長的講話高屋建瓴,像一股春風吹到鬆花嶺,使624所久旱逢甘雨,全所職工的革命熱情和幹勁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一些已調走的科技骨幹又紛紛要求回所工作。
6月12日,部發動機總公司下達《關於進行高性能推進係統三大核心性能試驗部件研製的通知》,明確624所為該項目的技術負責單位和研製任務的具體承擔單位。
7月20日,部發動機總公司任命所內擔任三大高壓性能試驗部件研製項目指揮係統的負責人:王靖寰為常務副總指揮兼現場總指揮,劉大響為副總指揮兼總設計師。
7月28日—8月1日,部發動機總公司在624所召開“三大高壓性能部件研製工作會議”,評審研製規劃及技術方案。與會領導和專家聽了劉總關於研製工作思路和有關專業組設計方案的彙報。專家們一致反映:“彙報得很好,真沒想到方案做得這麼細。”陳浚總經理最後表態:中推發動機三大高壓性能部件,研製周期三年,投資3000萬元。研製經費超過了我們向部機關申請的指標要求。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大高壓部件研製”的立項,使高推預研發生了根本轉折,624所的科研工作由此走出困境,成為了新的起點。而這個結果是與劉總殫精竭慮的謀劃和努力分不開的。
博采眾長,完成總體方案設計
“三大高壓部件研製”立項給624所以很大的鼓舞。劉總嘔心瀝血,反複協調,做過細的思想工作,精心組建設計隊伍,不少已轉入民品開發的技術骨幹被抽調回來,為中推核心機總體方案設計創造了必要條件。機會來之不易,技術人員工作熱情很高,自動加班加點。劉總除了聽取彙報,還經常深入基層現場辦公。有一天晚上,他約我一起去總體結構組看看。看見大圖板鋪上了中推發動機的頂層方案圖,四周也掛起了各種參考發動機的總圖,幾位同誌都在工作,大家彙聚過來與劉總交談,討論總體結構方案,從支承、界麵劃分,到氣路、油路、軸向力、外部管路、附件布置等直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