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大學、中學母校捐款等,總數超過10萬元。
編者補記:
我應當加倍努力
1997年10月10日,吳老向科技委領導同誌做了一次彙報,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次彙報的內容。日記中的“薑”是時任科技委主任的薑燮生同誌,曾任航空工業部副部長。彭友梅是科技委副秘書長,也是發動機方麵的專家。
他在日記中寫到了科技委的同誌們對他的愛護、優待,由此使他“精神上感到充實”。他“感謝科技委的領導和全體同誌們”所給予的愛護,並由此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繼續堅持“每天10小時工作、學習”。
這15年來,尤其這4年來,我個人得到科技委領導的關心和同誌們的愛護,使我在工作、學習、生活各方麵都受到優待,使我能安心工作,不斷學習,精神愉快,各方麵感到有生氣,精神上感到充實,我現在還沒有老的感覺,每天10小時工作、學習仍能堅持。我要感謝科技委的領導和全體同誌們給我的愛護。
不足之處,未提出。
1·每年、每季度個人都有工作計劃上報,但有計劃無檢查、無回音,自己不知工作中存在什麼問題,工作上有些心中無數。
2·在科技委工作雖然偶有出差,調查了解航空科研生產情況,但是國內外航空科技發展迅速、千變萬化,自己常參加一些評審會、鑒定會、科研計劃會。由於不了解國內外情況,感到自己的發言盲目性成分增多,有時無法提出意見(如民機發動機選型討論),雖然自己已在注意跟蹤國外發動機的發展情況,注意多看國外資料,但還是感到空虛,這個問題是存在的,但現在不太好解決。
薑:以後到沈陽出差,如不是開會,也可由彭友梅陪你同去。
———1997年10月10日
1997年的一天,科技委辦公室主任王德華陪吳老去積水潭醫院看了一次病,吳老在日記中寫道:
由王德華主任陪同到積水潭醫院看病。
1·去年改變醫療關係,改為(高),尚未去過,有5年未去看病。
2·去年在北京醫院,今年在協和醫院,體檢有7+3個問題,需到合同醫院治療,請王主任以組織名義去介紹一下,以後就不用他去了。
王對積水潭醫院辦何手續看病不了解,還是第一次去,掛號、交費、劃價、取中西藥,跑了兩小時,花了402+164=566元的藥費。藥貴得驚人,花公費,錢太多,還不知是否真能治病,實在有愧。組織給我的太多,我不能借此退下去休息,我應當加倍努力,在我僅有的生命裏多學習、多做工作吧!
———1997年11月5日
2000年五一節,吳老是在辦公室裏度過的,放假的7天中,他有6天都是上午、下午按時到辦公室學習。日記中,他寫下了“每天都有老張送水”。
老張是科技委辦公樓傳達室的工作人員,樸實、勤懇,他對吳老很敬佩。吳老與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勤務工作人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吳老的女兒回憶,每年的春節,吳老都要備一份年禮,讓她送給老張。
與吳老一起工作過的同誌,都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位令人景仰的慈愛老人。
吳老對他人的尊重使他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更加崇高。
有同誌為我從互聯網上下載了這樣的文字,“給戰機一顆‘中國心’的吳大觀。”“經60年的苦苦追尋,他終於圓了一個祖國強大的夢,但是在航空發動機的發展上他還有太多未了的心願。”我不知道這些話出自哪一位作者的手筆,但他確實說出了我的心裏話,我感謝他們為我用了這樣美好的語言。給中國的戰機裝上“中國心”———先進的航空發動機的是奮戰在祖國航空工業戰線上的廣大員工,我隻不過是他們中間的一個老兵。
曹操曾經寫下這樣的詩句,“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在我這個中國老航空人的心中,為中國製造的飛機裝上中國製造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心髒”———航空發動機,是我最大的心願!
雖然自己年紀已經大了,但“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舊人”,在當前一派大好形勢下,我相信,年輕的一代一定能夠做出更大的成績,實現我的這個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