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29日
吳老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1944年到美國學習,他的房東是一對篤信基督教的夫婦。他們邀他一起去教堂,他去了,但不是接受宗教的儀式,而是去欣賞教堂裏唱詩班的歌聲。吳老喜歡音樂,在1998年的日記裏,他饒有興致地寫下了欣賞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感受。
昨晚6:15欣賞了維也納1998年新年音樂會,是由指揮大師祖賓·梅塔繼1990年和1995年兩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後,1998年再度執棒。
新年音樂會的傳統壓軸曲目《拉德茨基進行曲》到1998年整整誕生了150年,這是老約翰·施特勞斯一生中最有生命力的作品。
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藍色多瑙河》是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之一,並有維也納歌劇院芭蕾舞團的演員們在此樂曲下翩翩起舞。
相隔十年,建團500年的童聲合唱團再次放聲歌唱,可惜時有鬧聲幹擾,掃興,有什麼辦法。
———1998年1月2日
但學習已經成為吳老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事情。與學習相比,任何業餘愛好和興趣都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即便是在春節這樣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長假裏,他仍然為自己製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
春節放假12天,這12天工作計劃———不能浪費時光。
1·親友請客。
2·寫學習筆記。
(1)發動機研製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2)在發動機行業中如何推行並行工程初議。
3·幾種技術缺門、補課學習、仿真、虛擬製造。
———1998年1月22日
春節假日,既要招待親友,又要抓緊每一小時努力學習:
一、航空技術名詞審定(航空學會四月份開會)
二、波音、麥道合並的實質
三、EJ200發動機研製情況
四、推進係統仿真技術
五、國防科技係統發展目標、戰略及科研管理與生產模式六、並行工程在發動機行業中采用應具備什麼條件
七、發動機研製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1998年1月27日
12天的春節假期已過去一天半,現又花了兩天招待孩子們回來熱鬧一番,《水滸》電視劇一晚演兩集必看。
幸好能抽出時間,每天為寫文章擠時間,到今天上午,寫出《再論航空發動機預先研究的問題》約4500字。昨天又想到能在《航空情報》上發表,時間可能來得快,又將寫出的文章縮短、簡化,寫出題為《預先研究對未來航空發動機發展更為重要》,但不知稿件出去能否刊登、何時刊登。
節假日在辦公室工作效率高,環境十分安靜,精神專注,這是精神享受。過去了9天,寫出兩篇短文,把航空名詞審閱,動力部分審完,人民日報讀完,沒有值得注意的新內容。計劃學習的題目需要抓緊學習。這樣比搞什麼自己娛樂活動都要好得多,時光可貴,不能浪費啊。
老人應該怎樣利用時間,確有不同的觀點,各人各有所好。有喜歡娛樂,有喜歡盡情地玩,有喜歡有心情地享受抽煙、喝酒、打牌、跳舞、遊山玩水……這些我自青年時代就沒有養成這種愛好。我總認為,人是老了,而工作未做完,任務未完成,哪有時間來搞自己享受哩!這就與一般人、家裏人有矛盾,我就想對我過去未完成的任務,能做一些就做一些,哪怕是毫無作用的。我的知識淺薄,對事物知之甚少,在有生之年,能多學一點,卻是個享受。這是我的自得其樂。有人對我看不慣,沒法子,習慣已經養成,要改都不容易。
———1998年2月5日
2000年的五一長假結束了,吳老寫下了自己的學習小結。為了更好地了解航空工業發展的形勢,他學習的內容有了新的拓展,增加了企業管理方麵的書籍。他的感受是“越是學習,越是感到學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