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我要上航空係(2)(2 / 2)

後來知道孫中山先生提出了“航空救國”。那時,我們中國也有很多很出名的飛行員,在國內搞一些飛行和飛行表演。所以,我在中學的時候,就有了這樣一個認識。

我想到轉係,向學校提出可以在航空係三年級多念一年再畢業。我拿了成績單,去找當時我們航空係的係主任王德榮先生(注7)。這位老師後來到了北航,是北航飛機係的係主任。我對王先生說了,我要轉學到航空係,來學航空。他接過了我的成績單,但沒有表態。

我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研究昆蟲的翅膀,總是愛琢磨,這個翅膀怎麼會有雙層的、有單層的?昆明的天氣好,蝴蝶、蒼蠅、蚊子、蜜蜂……各式各樣的昆蟲,很多。那時我們為躲避日本鬼子轟炸,都是在山坡上、曠野間,根本沒有防空洞。我們躲避空襲時總要提著一個兜,帶著書本、計算尺,在田野裏看書,因為警報過後還要上課、考試。就在田野裏,我看到一種鳥,飛著飛著就可以翅膀撲動著停在空中不動。那個鳥的個頭比喜鵲還要大許多,我很好奇,感到很奇怪,以後再也沒有看到過這種鳥。我有這個愛好,自己收集了一些昆蟲的翅膀,覺得很有意思,覺得這其中一定有道理,就用一個日記本夾起來。一個很漂亮的日記本,沒有記日記,就夾著這些翅膀,還編上號,1號、2號……這個本子現在已經沒有了,“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搞丟了。

既有個人興趣和愛好的原因,又加上日本鬼子轟炸,老百姓受苦啊!所以,我想上航空係的願望很強烈。

第二次,我就帶著自己的這個本子,去給王主任看,我說:“王先生,請你看看這個,這是我收集的。”他接過去看了,連聲說:“好、好,行、行、行,你就來吧。”我就這樣上了航空係。

西南聯大與其他大學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區別是民主空氣很濃厚。我的老師中有一位叫劉仙洲(注8),他是清華大學很有名的教授,是教我們機械原理的。他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二年級,劉先生從香港過來,他把工學院的學生集合起來,給我們作報告,講抗日的形勢。他講得非常有激情,講得我們熱血沸騰、深受鼓舞。他說,我們念書是為什麼呢?是為了抗日救國。

那個時候,從國外回來的教授,都要通過越南來到昆明。西南聯大裏的教授,一半以上都是從英國、美國留學回來的。但他們並沒有西裝革履,而都是一領長衫,像朱自清先生那樣。他們薪水很少,很清苦的。讓我敬佩的是,他們為了國家,為了抗日,毅然決然地放棄國外優越的環境,受聘在國內這樣一所教學和研究條件都很差的學校教書,甘願過清貧的生活。

還有一位金希武老師,他教我們發動機設計、製造,給我們介紹了國外發動機方麵的很多新知識,包括歐洲大戰中打下來的德國發動機是怎麼回事兒。他總是跟我們說,這些東西,現在是很新的、先進的,但以後會有更新的東西出來。他反複告誡我們,一定要注意閱讀一些科學技術方麵有影響的雜誌、刊物,隨時了解和掌握國外科學技術的發展情況。他的這些話也影響了我一輩子。我不僅一直注意看書、看雜誌,後來我到沈陽第二研究所主持技術工作,是副所長,也非常注重抓圖書館、檔案館和技術情報室這三件事。我記得,當時在六院範圍內還開過現場會,介紹二所這方麵的工作。我在二所做的這些工作,現在的同誌也覺得是很有意義的。

我們在昆明的時候,師生們還組織起來,利用星期天的時間,下鄉到農村,宣傳抗日。雖然次數不是很多,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在機械係已經讀完三年,又從航空係三年級讀起,多讀了一年大學。

注釋

6·楊石先(1897—1985):1929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1931年回國,先後任南開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副校長、校長、名譽校長。

7·王德榮(1908—1982):1932年,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係畢業。1935年,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學習,1937年獲得碩士學位。1938年回國後,應聘到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係任教授,不久任該係係主任。1948年8月,他被清華大學派赴美國考察航空教育。1952年6月起,他參加北京航空學院的籌建工作。

8·劉仙洲(1890—1975):1918年,獲得香港大學工程科學學士學位。1924年,劉仙洲擔任中國在天津最早開辦的工科大學北洋大學校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劉仙洲受聘為清華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仙洲在清華大學先後擔任副校長、第一副校長。

注釋

似有誤。查史,未見有蔡將軍1937年赴滬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