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七月,中國曆史上爆發了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首先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秦王朝的封建專製統治搖搖欲墜。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原先被秦國推翻了的六國後代及一些地方官吏,也相繼起來反對秦王朝,趁勢爭權奪利。會稽郡的太守殷通,一向與項梁關係很好。農民起義後不久,殷通把項梁請來,對他說:“江西已起義,這是滅亡秦朝的好機會!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先即製人,後則為人所製。’(意思是:先下手的就能製服敵人,後下手的就被敵人製服。)我想出兵,先占據一方,然後向外擴展,行動要迅速,晚了就會被別人占了先。我想出兵,請你和桓楚帶領軍隊作戰。現在桓楚流落他鄉,隻有項籍知道他的去處,請項籍去找他吧。”項梁這個人野心很大,怎麼甘願當殷通的下屬,便與他的侄子項籍(羽)密議。他叫項羽拿著寶劍,在外等著,也來一個“先即製人”。交代完之後,項梁又進去與殷通同坐,並告訴殷通,召項羽進來,讓他去找桓楚。殷通答應之後,項梁便召項羽進來,向他使了一個眼色,項羽便將殷通殺了。項梁提著殷通的腦袋,佩上殷通的印章,眾人全都驚駭不已,舊吏亦驚恐。項梁告訴了眾人,於是率兵起義反秦。
一六、患鼠乞貓
用以說明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重性,既有利也有弊。要抓住主要方麵,不能因小失大。
此典出自《鬱離子》:“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有一個趙國人擔憂老鼠為害,便到中山國去要一隻貓。中山人給了他一隻貓,這隻貓善於捉老鼠,但也善於捉雞。一個多月後,這個趙國人家裏的老鼠被貓捉完了,但雞也被貓吃完了。他兒子很憂愁,就對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除掉呢?”
他父親說:“這個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們的禍患在於有老鼠,並不在於沒有雞。有了老鼠,便要偷竊我們的糧食,咬碎我們的衣服,弄壞我們的牆壁,破損我們的家具,這樣,我們就會挨餓受凍了,不比沒有雞更有害嗎?現在我們沒有雞,不過是不吃雞罷了,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哩,為什麼非要除掉這隻貓呢?”
一七、孫子練兵
春秋時,吳王闔閭除掉慶忌後,大擺酒席,大臣們全都向他表示祝賀。伍子胥對闔閭說:“大王終於了卻一樁心事,可是我的仇恨哪年哪月才能得報呢?”伯也請求闔閭發兵。闔閭說:“發兵去打楚國,那麼讓誰當大將呢?”伍子胥和伯齊聲說:“聽憑大王的吩咐,我們都願意誓死從命。”闔閭沒有吭聲,看了看四周,歎了口長氣。伍子胥窺出闔閭還不願意拜他為大將,趕緊接著說:“要不,我再推薦一個人,我想大王一定會樂意用他。”闔閭問:“誰呀?”伍子胥說:“他是齊國人,叫孫武,是個大軍事家。他研究了許多打仗用兵的方法,還寫了十三篇兵法。如果把他請來,拜為大將,吳國必能變成天下無敵的強國,大王就是霸主了。對付楚國,易如反掌。”闔閭聽了,非常高興,立即打發伍子胥帶著貴重的禮物去請孫武。
孫武,去見闔閭。闔閭從朝堂上跑下來迎接孫武,隨即問他用兵的方法。孫武把自己寫的十三篇兵法送給他。闔閭叫伍子胥念一遍。每當伍子胥念完一篇,闔閭就點頭稱讚,並對伍子胥說:“十三篇兵法既簡明扼要又精練純粹,好極了!可是吳國國小兵微,怎麼辦?”孫武說:“有了兵法,隻要大王有決心,不僅男子,就是女子也行。男男女女,全都能夠打仗?”闔閭笑著說:“女人怎麼能打仗,這不是鬧笑話嗎?”孫武一本正經地說:“如果大王不相信我,請先拿宮女們試一試。如果不能把她們訓練得跟士兵一樣,我願意認罪受罰。”闔閭派了一百八十名宮女,讓孫武操練。孫武請闔閭挑出兩個愛妃當隊長。最後,孫武請求說:“軍隊最重要的就是紀律。雖說拿宮女們試試,也得講究紀律。請大王派個執掌軍法的人,再給我幾個武將當助手。”闔閭都答應了。
一百八十名宮女全部穿戴著盔甲,手執兵器,在操場上集合。孫武首先製定了三道軍令:“第一,隊伍不許混亂;第二,不許吵吵鬧鬧;第三,不許故意違背命令。”接著,他把宮女們排成隊伍,操練起來。那兩個妃子隊長覺得她們穿上軍衣,拿著長槍、短刀,隻是來玩耍而已,就帶頭嘻嘻哈哈地不聽使喚,其他宮女也跟著笑鬧成一團。她們或坐,或站,或擺姿弄勢,或來回奔跑,簡直不把操練當一回事。孫武傳令,叫她們立即歸隊立正。其中還是有人不停地說笑,不聽從命令。孫武傳了三次令,那兩個妃子隊長和宮女還是嬉笑如故。孫武大怒,瞪著眼睛大聲地跟那個執掌軍法的人說:“士兵不聽命令,不服約束,按照軍法應當怎麼處治?”軍法官連忙跪下,說:“應當斬首!”孫武就發出命令,說:“先把隊長斬了,做個榜樣。”武士們就將兩個妃子隊長綁起來,嚇得宮女們全都花容失色。
闔閭在高台上遠遠地看著孫武操練宮女,忽然看見兩個妃子被綁上了,立刻打發伯拿著“節枝”(代表君王權力的一根手杖)去說情,說:“我已經知道將軍用兵的才能了。這兩個妃子是我最疼愛的,請饒了她們吧!”
伯急忙來見孫武,傳闔閭命令。孫武說:“軍中無戲言。既然大王讓我做將軍,就得由我管理軍隊。要是不把犯法的治罪,以後我還能夠指揮軍隊嗎?”最後孫武還是處死了闔閭的這兩個妃子,又挑了兩個宮女當隊長,才重新操練起來。這批宮女在孫武嚴厲的訓練下,居然操練得有模有樣。
闔閭雖然佩服孫武的兵法,但心裏卻仍不太願意重用他。伍子胥對闔閭說:“大王準備征伐楚國,領導各國諸侯,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就非得有個像孫武那樣的大將不可。”闔閭經他這麼一說,才拜孫武為大將,又稱呼他為軍師,囑咐他為征伐楚國作準備。
一八、曹劌論戰
春秋時期,魯國與齊國在長勺發生戰爭。當時,強大的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決心禦敵,苦於沒有謀士,經人推薦,名不見經傳的平民百姓曹劌,被帶到了魯莊公麵前。魯莊公問他有什麼辦法可以擊退齊國軍隊,曹劌回答:“這很難說,打仗全憑隨機應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可以遵循。”魯莊公聽後覺得有道理,就帶著曹劌和大軍直驅長勺。
魯國的軍隊到了長勺,擺好陣勢,與齊軍遙遙相對。嚴陣以待的齊軍即刻下令擊鼓進兵,全軍潮水般地湧來。魯莊公一聽對方鼓聲震天,就想叫魯軍也擂鼓對敵。曹劌馬上製止他說:“等一等,別跟他們交手。”魯莊公就下令:“不準喧嚷,不準開打。”齊國軍隊在鼓聲催促下衝了過來,卻遇到魯軍不為所動的嚴整陣容,隻好退了回去。過了一會兒,齊軍又擂鼓衝鋒,魯軍仍然不動聲色,未見一人殺出來。齊軍找不到交鋒的對手,隻能再次退回。這時,齊軍將士以為魯軍怯陣,隻守不戰,不敢與自己交鋒。當第三次戰鼓擂響時,就有些懈怠,興趣索然地跑向魯軍。哪知此時,魯軍陣中忽然鼓聲大作,魯國將士霍地喊殺而出,刀砍箭射,毫無準備的齊軍頓時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狽逃竄。魯軍乘勝追出齊軍三十多裏,繳獲了大量的輜重和兵器。
戰後,魯莊公虛心地向曹劌請教。曹劌就說了文首的那段話。魯莊公欽佩地蹺起大拇指說:“你真可以說是一個精通軍事的將軍啊 ”
一九、馮異大敗赤眉軍
馮異與赤眉軍在華陰相遇後,即與之相拒達六十餘日,交戰數十回合,招降赤眉將領劉始、王宣等五千餘人。三年(公元27年)春,光武帝遣使臣授馮異為征西大將軍。適逢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等返回,與馮異相遇,鄧禹、鄧弘邀馮異共同攻打赤眉軍。馮異說:“我與赤眉相持有數十餘日,雖多次斬獲其驍將,然其所存兵馬尚多,所以難以兵馬攻破,而可稍以小利相誘。皇上現在讓你們屯駐澠池,你們可襲擊赤眉東側,我則攻其西側,方能一舉成功,這是萬全之計。”鄧禹、鄧弘不聽。
鄧弘與赤眉軍大戰累日,赤眉軍假裝潰敗,棄輜重而逃。車上皆裝滿土,用豆蓋在上麵,士兵饑餓難忍,爭搶食之。赤眉回軍攻打,鄧弘所部潰不成軍。馮異與鄧禹聯合救鄧弘,赤眉軍才稍稍退卻。馮異提出士兵饑餓疲倦,可暫且休整,鄧禹不聽,與赤眉再戰,於是遭到極大挫傷,傷亡三千餘人。鄧禹逃回直陽。馮異棄馬步行走回谿阪,僅得與麾下數人回營。而後即堅壁嚴守,收集散卒,招得諸營保數萬人眾,與赤眉約定會戰日期。他們先讓一些壯士更換赤眉服裝,埋伏在道路兩旁。早上天亮,赤眉軍以一萬人攻打馮異前軍,馮異分兵以救。赤眉軍以為其勢弱,便集中兵力攻打馮異,馮異見其中計,則縱兵與赤眉大戰,至太陽西斜,赤眉軍勢氣大衰,而伏兵即起,因衣服與之相同,赤眉軍不能識別真假,眾人皆驚恐潰逃。馮異乘勝追擊,於崤底大敗赤眉軍,收降其男女人口八萬人。其餘十萬多人,東奔宜陽投降。
光武帝詔書慰勞馮異說:“平定赤眉,官兵勞苦,開始雖然敗回谿皈,最終率能獲捷於渦池,可以說這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要論功行賞,嘉獎有大勳大功之人。”
二○、田穰苴的謀略
齊景公執政時,齊國遭受到晉、燕兩國的攻擊。齊軍連吃敗仗,丟失了大片土地。齊景公毫無辦法,趕緊找相國晏嬰商量。晏嬰說:“齊軍所以連遭敗績,是因為缺少一位得力的將領。”齊景公深有同感,連問朝中哪位將軍能夠領兵退敵?晏嬰想了想說:“我看田穰苴文能服眾,武能威敵,可以擔此重任。”當時,田穰苴不過是一名下級軍吏,齊景公並不知道他。於是立即派人把田穰苴找來,齊景公當麵問了他一些作戰知識,用兵謀略,田穰苴回答得頭頭是道。齊景公十分高興,立即命他為將軍,領兵開赴前線迎擊晉、燕兩國軍隊。
田穰苴拜謝了齊景公,但提出了一個請求。說:“我一向地位卑微,您把我從卒伍之間一下子提拔到大夫之上,恐怕士卒不聽我的,百官不信我的,這是因為人微權輕。因此,我請求君王派一位您所信賴的,地位又很尊貴的大臣,做我的監軍,才好率軍出征。”
“好啊,那容易啊。就派我的愛臣莊賈去一趟吧 ”齊景公當即批準了田穰苴的請求。
穰苴辭別齊景公,又與莊賈商議,決定第二天午時在軍門會合出發。
第二天清早,穰苴帶領軍隊來到軍門,整齊列隊,等候莊賈。他命令侍從官在地上立下計算時間的“表”和“漏”。莊賈是齊景公的寵臣,一向狂妄驕橫,平時把誰都不放在眼裏。這次隨軍出征,親朋好友擺酒送行,他得意忘形,喝到日頭眼看就要偏西了,還沒有離開家門。穰苴全身披掛,站在全軍前頭,看看時辰已過,命令侍從官放倒“表”,倒掉“漏”中的水,宣布說莊賈大人失約了。
一直到傍晚時分,莊賈才大模大樣地來到軍門。他剛從車上邁下來,穰苴便迎上去,問道:“莊大人為何來遲?”
“哈哈,親朋餞行,挽留些時候……”
“做將軍的,從受命之日起,就應忘掉家庭,軍人到了軍營就應忘掉親朋,戰士聽見戰鼓就應忘掉自己。眼下敵軍入侵,國內動蕩,士兵戰死在邊疆,君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的性命都係在我和你的身上,你怎麼能為酒宴而違犯軍法”
莊賈毫不在意地說:“別危言聳聽了,你才當了幾天統帥呀 ”
穰苴正言厲色地喝道:“軍正,約定時間而遲到者,按軍法該如何處置?”
負責執行軍法的軍正響亮地回答:“當斬 ”
兩名武士立即上來把莊賈捆綁了。莊賈的隨從看到情況不妙,騎馬趕回宮廷報信。可還沒等報信人回來,穰苴已經下令把莊賈斬首了。
一會兒,齊景公派廷衛官,帶著“赦賈”的命令飛馬趕來,直接闖入軍中。可還沒等廷衛官開口,穰苴又問:“軍正,縱馬馳人軍營,該受什麼處罰?”
“當斬 ”
當時把廷衛官嚇了個半死。穰苴說:“你是齊王的使者,不可以殺。我看就把你車上左邊的馬殺了,代替你伏法吧。”
這樣一來,真可以說是三軍為之震動。將士們個個奮勇殺敵,不久就擊退了晉、燕兩國的軍隊,收回了失地。穰苴凱旋時,齊景公親率百官到郊外迎接,並提升他為掌管全國軍隊的大司馬。也許是這段典故給後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久而久之,人們把穰苴的田姓忘記了,直接用司馬官銜稱謂他,這樣,田穰苴就演變成了司馬穰苴。
二一、吳起養兵
楚悼王(楚惠王的曾孫,楚昭王第四代的孫子)向來知道吳起的才幹,拜他為相國。吳起非常感激楚悼王,就竭盡全力要給楚國做一番事業。他提出了富國強兵的計策,對楚悼王說:“楚國有好幾千裏的土地,一百多萬的士兵,當初也做過諸侯的盟主。到了今天,反倒不敢跟列國去爭個高低,還不是因為養兵的辦法不好嗎?一個國家要打算把兵馬訓練成百戰百勝的軍隊,就必須要提高士兵的待遇。要提高士兵的待遇,首先要整頓財務。楚國的財物不是不豐富,也不是生產不夠,毛病就在財務的分配太不合理。富裕的人太富裕,窮苦的人太窮苦。比方說,有名無實的大官,拿錢不幹事的大夫,還有那些遠房的貴族,他們沒起什麼作用,沒做出貢獻隻是白拿國家俸祿,白吃白喝,耗費國家錢財。可是士兵平常連肚子都填不飽,哪還能夠養活家人呢?要叫這些士兵打仗,不貪生怕死才怪呢!如果大王依照我的辦法把那些沒用的、多餘的、掛名的官員們都裁掉,叫那些遠房的親族們自己去耕作,國家就能節省很多錢財和糧食。把這些省下來的錢財和糧食拿出些優待英勇的將士,將士的待遇就能提高。如能這麼做,軍隊再不強大的話,請把我定罪!”楚悼王覺得這確實是富國強兵的好辦法,就讓吳起負責去做這件事。
吳起奉了楚悼王的命令,著手編定官員等級,訂出懲罰貪汙和獎賞有功人員的辦法。用很嚴厲的手段,把多餘的和掛名的官員裁去。大臣的子弟不能倚仗父兄的勢力或者用賄賂當官,功臣子孫五代以後不能再靠祖宗功勞繼承爵位。不到五代的功臣子孫必須按著等次減少俸祿。祖宗有功超出了五代的必須自食其力,國家不再供養。
經過吳起的一係列改革,國家的錢財增多了。他挑選精銳壯丁,加緊訓練,並按其才幹增加糧餉。士兵待遇比從前高了幾倍。一個有能力的小兵比遠門的貴族還強!楚國士兵都感激他,都願替國家出力。於是楚國軍隊在短時間內就威名遠揚了。在南邊收服了百越(百越,也寫做百粵,當時南方各部族的總稱),西邊打敗了秦國。中原各國,像齊國、韓國、趙國、魏國從此不敢得罪楚國了。
二二、合縱抗秦之計
戰國後期,秦國為了兼並天下,頻繁地向東方各國發起進攻。強大的秦國把各國的軍隊打得喪魂落魄,就連兵多將廣的楚國也接連戰敗,楚國的臨武君等人也都成了敗軍之將。
公元前241年,楚、趙、魏、韓、衛五國,為遏製秦國,決定再一次合縱抗秦。這五國中,由於楚國的軍事實力最強,便一致推舉楚王為合縱長。
聯軍組建後,趙孝成王認為,如果沒有智勇雙全的大將來統一指揮,還是不可能戰勝秦軍。於是,趙孝成王就特意派魏加出使楚國,試探楚國準備讓誰來擔任聯軍的統帥。
當時,春申君黃歇執掌著楚國的軍政大權。魏加見到春申君後,就坦率地問楚國有沒有能當聯軍統帥的大將?春申君說他準備讓臨武君來領兵。魏加聽後,很不以為然。他說:“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射箭,我跟你講個射箭的故事吧。”春申君說:“當然可以。”魏加說:“有一天,魏國有個叫更羸的人,陪魏王在主宮一處高台上遊玩,天空不時有群群飛鳥掠過。更羸對魏王說:‘臣可以隻拉弓,不發箭,就射落天上的飛鳥。’魏王以為更羸是在說笑。過了一會兒,有隻大雁從東方飛來。”這隻雁飛得很慢,叫聲淒厲。更羸便把弓拉滿弦,手一鬆,隻聽“崩”的一聲,那隻大雁就掉了下來。魏王驚歎不已,忙問其中的奧妙。更羸不慌不忙地說:‘實不相瞞,這是一隻受了傷的大雁。我見它飛得很慢,是因為它的舊箭傷還在作痛;它的鳴叫聲淒厲,那是因為它久已失群;它的舊傷還沒有痊愈,心裏還有餘悸。所以,一聽到弓弦的聲音,就急忙高飛,結果引發了舊傷迸裂,支持不住,就掉了下來。’”
講完“傷弓之鳥”的故事後,魏加這才言歸正傳,對春申君說:“臨武君曾被秦國軍隊打敗,這不就像是一隻受了傷的大雁嗎?他至今還心有餘悸,懾於秦兵的威力,又怎麼能領兵抗秦呢?”春申君這才恍然大悟。
後來,春申君聽取了魏加的建議,但合縱抗秦之事,卻以失敗而告終。當秦國大軍出函穀關後,屢戰屢敗的五國軍隊便惶恐不安,紛紛潰退,恰似一群“傷弓之鳥”。
二三、陸遜應變策略
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孫權北上征討曹魏,讓陸遜和諸葛撞攻打襄陽。陸遜派親信韓扁帶著奏章去向孫權報告情況,回來時在沔中同敵軍遭遇,敵軍在巡查中抓獲韓扁。諸葛瑾聽說這事十分害怕,寫信給陸遜說:“主上已經返回,敵人抓到韓扁,完全掌握了我軍的虛實。而且江水幹枯,應該趕快撤軍。”陸遜沒有答複,正催促人們種蔓薔和豆子,象往常一樣同眾將領下棋、射覆。諸葛瑾說:“陸伯言足智多謀,這樣做大約是有緣由的。”自己來見陸遜,陸遜說:“敵人知道主上已經回去,沒有什麼再值得憂慮的,可以集中力量對付我們。再說我軍又已把守著要害之處,手下的兵士將領如果思想動搖不安,我們尚且應該自己鎮定以安定他們的情緒,施行應變的策略,然後再撤出營壘。如果現在就表現出退兵的意圖,敵人會認為我們害怕,因而前來進逼,那將必敗無疑。”於是暗中與諸葛謹定下計策,令諸葛瑾統率船隻,陸遜出動全部兵馬,向襄陽城進發,敵軍素來畏懼陸遜,急忙回頭趕往城中。諸葛瑾就率領船隻撤出,陸遜從容整頓好部隊,虛張聲勢,步行向船靠攏,敵軍不敢進犯。部隊到了白圍,陸遜假托停下打獵,暗中派將軍周峻、張梁等襲擊魏國江夏郡的新市、安陸、石陽,石陽市場興盛,周峻等突然到來,人們都丟下財物進城躲避。城門堵塞不能關閉,敵人就砍殺自己的民眾,然後才得關上城門。被吳軍斬首俘獲的,共有一千多人。
對那些俘虜,陸遜都加以保護,不讓兵士侵犯欺侮。帶著家屬來的,讓他們前去料理照看。至於那些失去妻子兒女的,就供給衣物食糧。厚加慰勞,發送他們回去,有的人因此被感動傾慕互相結伴歸服。鄰縣的人心向陸遜,魏國江夏功曹趙濯、七陽備將裴生和夷王梅頤等,都率領黨羽來歸附他。陸遜傾盡財帛,周濟供給,安撫照料他們。
二四、嶽飛戰兀術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兵進攻拱、毫地區,守將劉錡告急。朝廷命嶽飛率兵增援,嶽飛派張憲、姚政進攻敵人。高宗賜給嶽飛的手書中說:“此次作戰的一切計劃,全部委托你製訂,我決不遙控、幹擾你。”嶽飛命令王貴、牛皋、董先、楊再興、孟邦傑、李寶等將領,分頭攻占西京、汝、鄭、穎昌、陳、曹、光、蔡等郡;又命令梁興率兵渡過黃河,聯合太行山的忠義軍,攻取河東、河北州縣。並分兵東援劉錡、西援郭浩,自己親率中部長驅進逼中原。臨出發前,秘密上書高宗說:“陛下應當先正國本以安定人心,然後不在一個地方放久居住,以表示不忘複仇的決心和意誌。”高宗看完後,極力表揚嶽飛的忠誠,提升嶽飛為少保,河南府路、陝西、河東北路招討使,接著,又改任河南、河北路招討使。不久,派遣的各路部隊相繼傳來勝利的消息。宋軍主力從穎昌出發,向著不同的進攻目標前進,嶽飛率輕騎進駐郾城,兵勢銳不可當。
兀術非常恐懼,與龍虎大王共同召集會議,商議對策。金人認為宋軍請將都好對付,隻有嶽飛不可抵擋,決定引誘嶽飛深人,集中優勢兵力決戰。朝廷聞訊後,十分驚恐,告誡嶽飛謹慎行事。嶽飛說:“金人已是黔驢技窮了。”便每天出陣挑戰,辱罵兀術。兀術憤怒,會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和韓常的兵力逼近郾城。嶽飛派遣兒子嶽雲領騎兵直衝敵陣,並對嶽雲說:“如果不能取勝,就先殺死你!”嶽雲與金兵鏖戰數十回合,金兵死傷累累。
兀術有一支精銳騎兵部隊,人與馬都身裹重甲,用牛皮繩聯係起來,三騎一組,號稱“拐子馬”,宋軍沒有人能夠抵擋。在這次戰役中,兀術投入了一萬五千名“拐子馬”。嶽飛告誡步兵進入敵陣後要用麻綁紮大刀,不要仰視敵人,隻用刀去砍敵人的馬腳、拐子馬相互連在一起,一馬倒地。其他兩匹也就不能動彈,宋兵奮勇進攻,大破這支王牌騎兵。兀術悲痛地說:“自從起兵攻宋以來,都是仗著這支部隊取勝,不料今天卻被徹底消滅了。”兀術派兵增援,嶽飛部將王剛率五十名偵查兵突然與敵相遇,奮力斬殺敵將,當時,嶽飛正巡視陣地,望見黃塵蔽天,便親率四十名騎兵迎擊,打退了敵人。
郾城大捷後,嶽飛對嶽雲說:“敵人屢敗之後,必定會進攻我軍在穎昌的基地,你火速去支援王貴。”不久,兀術果然領兵來到領昌,與宋軍在城西展開大戰,嶽雲率八百騎兵挺前決戰,步兵呈左右兩翼跟進,斬殺兀術的女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菫,兀術敗退。
梁興會合太行忠義軍和兩河豪傑也取得不斷勝利,整個中原為之震動。嶽飛上書朝廷說:“梁興等人渡過黃河後,人心都願意歸順大宋。金兵屢次失敗,兀術等人已下令女真族老少北返,這正是中興的大好時機。”嶽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隻有四十五裏,與兀術對陣決戰,派出驍勇戰將領背鬼騎兵五百人進攻,大敗敵人,兀術逃回汴京。嶽飛傳檄陵台令前來汴京近效行視宋皇各代陵墓,進行修整。
早在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嶽飛就派遣梁興等人召集兩河豪傑,山寨中韋銓、孫謀等人收兵堅固堡壘,等待大軍,李通、胡清、李寶、李興、張恩、孫琪等人率眾來歸。因而,對於金人的動態,各地的山川險要,都得到詳盡的了解。在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各境內,大家都約定起兵,與官軍會師。義軍們打出印有“嶽”字的旗幟,父老百姓爭著套車牽牛,運載糧食饋贈義軍,頂盆焚香迎接的民眾,充滿了道路。自燕京以南,金朝的號令失去了作用。兀術想調兵抵拒嶽飛,河北沒有一個人響應,不禁歎息道:“自從我們從北方起兵,沒有象今天敗得這麼慘!”金帥烏陵思謀一向以凶猛狡黠聞名,此時也不能控製部下,隻好對他們說:“不要輕舉妄動,等嶽家軍殺來後就立即投降。”金兵統製王鎮、統領崔慶、將官李覬、崔虎、華旺等都率部投降,甚至禁衛龍虎大王下花查千戶高勇的部下,也秘密接受嶽飛的旗令,從北方南下投降。金帥韓常也計劃以五萬之眾歸附宋朝。嶽飛麵對此情此景,高興地對部下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