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巧對對聯
鄭成功小時酷愛讀書,但他父親鄭芝龍是一個武將,一心想讓他習武,好將來能承襲自己爵位。
一次,鄭成功隨父乘官船在江上遊覽。窗外風光無限美好,可鄭成功無心玩賞。他坐在一個角落裏,手捧書本聚精會神地讀著。鄭芝龍看了,不便直說,吆喝一聲:“起帆!”帆升起,風將帆鼓得滿滿的,船像離弦之箭,飛速駛去。這時鄭芝龍走到鄭成功麵前,說:“你這麼愛讀書,我出個對子,你來對。”
鄭芝龍指著後邊的一隻舢板說:“你看那隻小船,盡管漁民拚命地搖櫓,可怎麼也趕不上我們的船。我的上聯是:‘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鄭芝龍出的這個上聯,實在不好對。原來他語帶雙關,表麵上說的是拚命搖櫓不如升起船帆,實際上“櫓速”是影射三國時周瑜的謀士魯肅,“帆快”是隱喻漢高祖劉邦的參將樊噲,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將”。
要完成這個對句,既要找到兩個曆史人物,又要利用諧音,實在不易。但鄭成功聰敏過人,在彈唱演奏聲中很快就想出了下聯,對道:“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話音一落,滿座叫絕。原來這也是個雙關語,表麵上說的是笛聲清脆比不上簫聲和諧,實際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駕下的大元帥狄青,“簫和”暗指協助劉邦治國平天下的丞相蕭何,其真意是“武將難比文官”。從此,鄭芝龍再也不幹涉兒子讀書了。
○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
林則徐——虎門銷煙
國籍:中國
朝代:清代
出生地:今福建福州
生卒年:1785—1850
身份:民族英雄
主要事件:虎門銷煙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曆史學家範文瀾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定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著時雨,出師未捷,八千裏路大星頹。
——左宗棠
虎門銷煙,是人類曆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它展示出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巨大勝利。林則徐作為這一事件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完成者,是當之無愧的愛國英雄。
林則徐,字符撫,又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於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東街(今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一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家庭裏。
林則徐生性聰穎,在4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林則徐較早地讀了儒家經傳。
林則徐十年四歲考取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二十七歲成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起,曆任監察禦史、按察使、布政使、河督以至巡撫、總督等職,曆官浙江、河南、江蘇、湖南、湖北、兩廣、陝西、雲南等十四省。
林則徐胸懷強國富民之誌,致力於發展社會生產,整頓和革新吏治。他積極興修水利,推廣先進生產技術,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他主張自鑄銀幣以促進商業經濟和對外貿易。他在漕政、河工、鹽政等方麵進行過多項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改革。他曾為江蘇災民冒死請命,力爭減免田賦。他決獄公正,敢於搏擊豪強,為平民伸張正義。他畢生清廉,一生正氣,在民間有“林青天”的美譽。
在林則徐所處的十九世紀,以英國為首的西方殖民者利用鴉片走私侵略中國,致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尤其是人民健康受到嚴重摧殘,麵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林則徐洞察鴉片的毒害,在江蘇巡撫、湖廣總督任上,就嚴禁吸食鴉片,取得顯著成效,並一再上疏力主禁毒,促成道光帝的禁毒決心。
虎門銷煙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林則徐抵廣州,他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傳訊洋商,令外國煙販限期交出鴉片。采取撤買辦工役、封索商館等正義措施,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煙販的狡賴,收繳英國躉船上的全部鴉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毀鴉片19179箱、2119袋,共計2376254斤。在此期間,林則徐注意了解外國情況,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製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所譯資料,先後輯有《四洲誌》、《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等,成為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為防範外國侵略,林則徐大力整頓海防,積極備戰,購置外國大炮加強炮台,搜集外國船炮圖樣準備仿製。他堅信民心可用,組織地方團練,從沿海漁民、村戶中招募水勇,操練教習。七月,因義律拒不交出殺害中國村民的英國水手,又不肯保證不再夾帶鴉片,他下令斷絕澳門英商接濟。義律訴諸武力,挑起九龍炮戰和穿鼻洋海戰。林則徐親赴虎門布防,督師數敗英軍。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貿易。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實授兩廣總督。此時,林則徐已覺察英國正蓄意發動侵華戰爭,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請令沿海各省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