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軍事奇才——運籌帷幄,他們將智謀運用到最高峰(2)(2 / 3)

為了能填飽肚子,他常常到淮陰城下的河邊去釣魚。河邊有幾個老婆婆常在那裏洗衣服,日子久了,其中一個看韓信落魄無聊,很同情他,一次家人送來午飯,她分一點給韓信吃,韓信饑不擇食,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從此,那洗衣婆每次都分給韓信吃。

一次,韓信吃過分來的飯後,向洗衣婆深深施了一禮,激動地說:“承老大娘這般厚待,我永生難忘,將來我得了誌,會報答您老人家的!”

洗衣婆聽了,責怪韓信說:“男子漢大丈夫說這種話幹什麼!我看你相貌堂堂,不忍你挨餓,才給你吃點飯,哪裏想到要你報答!”說罷,拿了洗好的衣服離去。

望著老婆婆的背影,韓信暗下決心,有朝一日發跡了,一定要實現今天的諾言,重重報答這位老人家。

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洗衣婆的恩惠,便命從人把她從淮陰請來,當麵向她致謝,並贈給她黃金一千兩以答謝她。接著,他又派人把那個亭長找來隻賞給他一百小錢,並說“你沒將好事做到底”。

○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史記·淮陰侯列傳》

○(將兵)多多而益善。

——《史記·淮陰侯列傳》

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國籍:中國

出生地:蒙古

民族:蒙古族

生卒年:1162—1227

身份:軍事家

鐵木真是曆史上最偉大的組織家暨軍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戰場上的光輝成就,在二十世紀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

——柏楊

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製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

1成吉思汗一生金戈鐵馬,橫掃歐亞,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謀略思想,不僅在蒙古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就是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2成吉思汗將草原上落後、分裂的蒙古族融為一體,並成功地建立了地跨歐亞兩大州的大帝國,重開了“絲綢之路”,推進了東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他的巨大貢獻令世人矚目。

成吉思汗本名孛兒隻斤·鐵木真。於1162年出生在迭黑溫孛勒答合(今蒙古國肯特省達達勒縣境內)。他屬於乞顏孛兒隻斤族。他父親是也速該把阿禿兒,是意圖刺汗之後的蒙古部首領。母親河額侖,是在嫁給蔑爾乞惕部也客赤列為妻的途中被也速該搶回為妻的。鐵木真出生時,正值他父親也速該打敗了塔塔兒部,俘虜了他們的首領鐵木真不格,因此就給剛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鐵木真,以此來紀念他們的勝利。

約在1170年,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爾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河額侖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曆,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後,蒙古部眾大都在劄木合控製之下,鐵木真投靠劄木合,後脫離劄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劄木合率領劄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

成吉思汗陵“十三翼之戰”雖以鐵木真的失敗告終,但由於劄木合生性暴戾,極殘酷地殺戮戰俘,反而引起許多部屬的不滿,甚至倒戈投奔鐵木真。因此在實力上鐵木真反而更強大了。1196年,鐵木真家族的宿敵塔塔兒部反抗金朝,兵敗逃竄,鐵木真和克烈部應金朝大軍統領完顏襄丞相之約,合力阻擊塔塔兒部,捕殺其首領,虜獲大批人畜財物。大功告成後,完顏襄授予鐵木真以“劄兀惕忽裏”(意為百夫長,或指招討使)的稱號。鐵木真既複了仇,又提高了威望。從此,鐵木真的部屬成為蒙古草原上一支強大力量。隨後,他與父親的生前好友、另一部落首領圖格勒結盟。曆經多年部落戰爭之後鐵木真終於找到了登上人生的頂峰之路。

蒙古人素以騎馬和勇猛善戰聞名,曆史上,他們突襲中國北部的事件時有發生。但在鐵木真崛起之前,各部落把主要精力放在部落間的傾軋上。鐵木真憑借其超群的軍事、外交、組織才能,以及其冷酷的性格,成功地把各處部落置於自己的領導之下。

1206年召開的蒙古族將領會議上,鐵木真被推為“成吉思汗”,意為“全天下之皇帝”。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中國曆史上起了促進作用。他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軍事上,他戰略上重視聯遠聯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同時,他作戰具有野蠻殘酷的特點,大規模屠殺居民,毀滅城鎮田舍,破壞性很大。由於13世紀主要封建國家社會危機深重,這為成吉思汗實行大規模軍事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他一生征戰40多年,統一蒙古各部,隨後又攻滅西遼,覆亡西夏,鏖戰中原,三敗金朝,西攻花刺子模等國,威懾歐亞,先後征服40多個部落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