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閭去世後,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10萬精兵迎戰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邊),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隻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5000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東南)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隻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領著數萬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今河南封丘縣南),與晉、魯等諸侯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孫武雖沒有直接參加攻齊取勝、與晉爭霸兩事,但在此前孫武精心訓練軍隊和製定軍事謀略,對夫差建立霸業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貢獻。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不納忠言。伍子胥認為: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到以後報複,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養奸,留下後患。但夫差聽了奸臣的挑撥,不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諫,反而製造借口,逼其自盡,甚至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一隻皮袋裏,扔到江中,不給安葬。孫武深知“飛鳥絕,良弓藏;狐兔盡,走狗烹”的道理,對伍子胥慘死的一幕十分寒心,於是便悄然歸隱,息影深山,根據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的經驗,修訂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踐屈辱求和後,臥薪嚐膽,立誌報複,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富足,越軍精悍。公元前482年,越軍乘吳軍主力聚集黃池與中原諸侯盟會、吳國國內兵力空虛之際,發兵襲擊吳國,攻入吳國國都,吳國遭此劫難,便一蹶不振,由盛轉衰,延至公元前473年,正式被越國滅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孫武所夢想的由吳王統一華夏,也就成為泡影。
孫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戰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論兵、論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最著名。這短短的13篇5000字,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係。
孫武練兵
話說孫武見到吳王後,把自己寫的兵法獻給吳王。吳王看過之後,讚不絕口,問他:“可以用你的兵法指揮隊伍嗎?”孫武說:“可以。”吳王又問:“可以用婦女來試嗎?”孫武答道:“可以。”於是,吳王派出180名宮女,交給孫武操練。
孫武把宮女編成兩隊,用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為隊長,然後把一些軍事的基本動作教給她們,並告誡她們還要遵守軍令,不可違背。不料孫武開始發令時,宮女們覺得好玩,都一個個笑了起來。孫武以為自己話沒說清楚,便重複一遍,等第二次再發令,宮女們還是隻顧嬉笑。這次孫武生氣了,便下令把隊長拖去斬首,理由是隊長領導無方。吳王聽說要斬他的愛妃,急忙向他求情,但是孫武說:“君王既然已經把她們交給我來訓練,我就必須依照軍隊的規定來管理她們,任何人違犯了軍令都該接受處分,這是沒有例外的。”結果還是把隊長給殺了。宮女們見他說到做到,都嚇得臉色發白。第三次發令,沒有一個人敢再開玩笑,也沒有一個敢不聽從命令了。
事後,吳王雖然不高興,但他很識大體,還是封孫武為大將軍。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篇》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篇》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孫子兵法·形篇》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孫子兵法·謀攻篇》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孫子兵法·勢篇》
韓信——戰必勝攻必克的軍事天才
國籍:中國
出生地:今江蘇淮安
生卒年:?—前196
身份:軍事家
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蒯通
(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誌吞六合,氣蓋萬夫。——蘇軾
1在中國古代軍事理論方麵,孫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而實戰應首推韓信。
2韓信功高蓋世,是漢朝開國第一功臣,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韓信,劉邦絕不能成功,沒有韓信,就絕沒有漢之四百多年天下。
韓信年少時就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