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裏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都難以想象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裏,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她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曆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複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交瘁,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被送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這裏需要學的東西很多: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版《威廉·泰爾》。後來她沒用多長時間就掌握了法語。
海倫20歲的時候,她在學識方麵已達到很高的程度。這一年,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的方式安排她進行入學考試。麵試時,海倫用手在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考官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漫長的9個小時過去了,海倫的各科考試全部通過,海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她的安妮·莎莉文老師也一直相伴她的左右。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裏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馬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複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成立。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範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我的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麵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莎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讚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被載入了史冊。
海倫·凱勒的記憶方法
由於失去聽覺,海倫·凱勒不能矯正發音的正誤,她說話也含糊不清。對於一個殘疾人來說,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靜,要學會讀書、寫字、說話,沒有強大的記憶力,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倫·凱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為了能清楚地發音,用一根小繩拴在一個金屬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拴在手上,練習手口一心,寫一個字,念一聲。為了使寫出來的字不至於歪歪扭扭,她還自製了一個木框,裝配了一個滑輪練習寫字,當然她的老師莎莉文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她讓海倫將手放在自己的喉嚨上,讓海倫感受發聲的震動來練習說話。海倫把自己的學習分成四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