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愛惜衣裳要從新的時候起,愛惜名譽要從幼小時候起。
托爾斯泰——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豐碑
國籍:俄國
出生地:圖拉省
生卒年:1828—1910
身份:文學家
代表作品:《複活》、《安娜·卡列尼娜》
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確信,在古往今來的一切作家、藝術家中最偉大的就是托爾斯泰。隻要有他一個,就足以使俄國人在別人數說歐洲給人類做出的一切貢獻時不至低下頭來。
——俄國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
沒有看到一位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戰爭場麵寫得如此絢麗、如此宏大的作家,對人內心的人性,各個角落他都揭示了。一個人除非瘋掉了,才能設想自己和托爾斯泰比肩,去較量。
——美國作家海明威
當文學擁有托爾斯泰時,做一名作家是輕鬆而愉快的了,即使你知道自己不會有所成就。托爾斯泰的藝術是我們大家的,他的文學藝術就是文學的希冀與願望。
——俄國作家契訶夫
1托爾斯泰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2托爾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被公認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文學泰鬥之一。
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於俄國圖拉省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的世襲貴族家庭。母親善良和藹,喜歡閱讀文學作品,會寫詩歌,是位有才華的貴夫人。可是,他的母親不久便因病去世了。幼年喪母本是人生的一大不幸,可幸運的是,他身邊有一位姑姑給予了他慈母般的關懷和撫愛。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4年9月20日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文係,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文專業。次年,即1845年9月13日托爾斯泰轉入喀山大學法律係學習。他不專心學業,迷戀社交生活,同時卻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產生興趣,喜愛盧梭的學說及其為人,並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在大學時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學的優越性。1847年4月因為成績不好退學,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這是他母親的陪嫁產業,在兄弟析產時歸他所有,他的漫長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這裏度過。
回到莊園後,他企圖改善農民生活,因得不到農民信任而中止。(結果這件事被果戈理諷刺後寫在《死魂靈》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應法學士考試,隻考了兩門課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為農民子弟興辦學校。11月起名義上在圖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職,次年12月被提升為十四品文官,實際上卻周旋於親友和莫斯科上流社會之間。但他漸漸對這種生活和環境感到厭倦,1851年4月底隨同服軍役的長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誌願兵身份參加襲擊山民的戰役,後作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隊中服役兩年半。雖然表現優異,但也有賴親戚的提攜才晉升為準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隊。克裏木戰爭開始後,自願調赴塞瓦斯托波爾,曾在最危險的第四號棱堡任炮兵連長,並參加這個城市的最後防禦戰。在各次戰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軍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優秀品質,加強了他對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對農奴製的批判態度。
在軍旅途中托爾斯泰開始創作他的第一篇小說《童年》,後來這篇小說在《現代人》雜誌一發表,便引起了文壇轟動。
第一次的成功使得托爾斯泰堅定了文學創作的決心,之後《襲擊》、《少年》相繼發表。令人驚歎的是,在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的過程中,他一邊參加戰鬥,一邊在戰鬥空隙進行創作,把那殘酷壯烈的戰爭場麵生動地描述下來,寫出了三部曲《塞瓦斯托波爾》,一時轟動了俄國文學界。當身著軍衣的托爾斯泰走進彼得堡的時候,聚集在那裏的俄國大作家們都把他當文學天才來看待和歡迎。
1863年到1869年之間,托爾斯泰寫出《戰爭與和平》,這部小說一出版便立即銷售一空,並且還暢銷到了西歐。接下來他創作的《安娜·卡列尼娜》、《複活》都成了曠世之作。
林中的托爾斯泰墓1881年後,托爾斯泰的人生觀發生了激變,寫成《懺悔錄》。托爾斯泰為自己年輕時的放蕩生活感到追悔。
托爾斯泰的思想轉變後,認識到勞動人民在人類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莊園裏,他經常打水劈柴,到田間去和農民一起割草耕地,農民有了困難他總是盡力幫助。他一直在改變自己的習慣,起得早,多做些體力活,戒酒,喝茶不再放糖,不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