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思想聖哲——智慧盛宴,他們的思想是整個人類的財富(5)(2 / 2)

父親死後,尼采隨全家搬到了南堡,但是尼采並沒有忘記父親,父親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記憶當中,他希望以父親為榜樣成為一名牧師,因此他時常給夥伴們朗誦《聖經》裏的某些章節,為此,他獲得了小牧師的稱號。由於父親過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們(他的母親、妹妹、祖母和兩個姑姑)團團圍住,她們把他嬌慣得脆弱而敏感。在尼采的成長過程中,虔誠的清教徒母親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他後來終生保持著清教徒的本色,猶如石雕一般純樸。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杜森進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但第一學期結束,便不再學習神學了。尼采有自己的喜好,他熱愛希臘詩人,喜歡巴赫、貝多芬和拜倫。

1867年,23歲的尼采應征入伍。後來他在行軍中從馬上摔下來扭傷了胸肌並因此而退役。

1868年,他的導師李謝爾思向巴塞爾大學推薦了他,第二年,尼采就被聘為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係副教授。此後的十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對愉快的時期。

1872年,尼采發表了第一部專著《悲劇的誕生》。這是一部傑出的藝術著作,充滿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悲劇的誕生》發表之後,引來了一片狂熱的喝彩聲,同時也遭到了維拉莫維茨領導的語言學家圈子的排斥。

1883年,尼采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後一部分。尼采在這部著作中闡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恒輪回”的思想。著名的“超人”理想和“末人”形象就是在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1889年,尼采進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後十年。他先是因為精神原因住在耶拿大學精神病院,第二年,母親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因母親去世,尼采遷居到位於魏瑪的妹妹伊麗莎白·福爾斯特·尼采的家中居住。1900年8月25日,這位生不逢時的哲學大師與世長辭了。

尼采與莎樂美的愛情故事

1882年4月,經貴婦梅森葆的介紹,尼采與莎樂美相識。莎樂美從小是個不同尋常的美女,於宗教、哲學、邏輯學、認識論等均有涉獵,晚年師從弗洛伊德研究精神分析學。

當時,38歲的尼采初見莎樂美,當場傾倒,當天就通過他的摯友雷波向她求婚,而雷波也一直愛著莎樂美,一直在向她求婚。莎樂美從來不是輕易願意為誰而停留的人,他們的求婚都被拒絕了。

被拒後的尼采提議莎樂美、當時也在場的雷波和他本人照張合影。得到讚同後,他一定要莎樂美和雷波按照他的要求拍照。照片的正中是輛小馬車;莎樂美坐在小馬車左側的廂板上,手裏拿著一根由尼采交到她手中的丁香樹枝(作為鞭子);尼采堅持要她把樹枝高高舉起,他神采飛揚地站在前麵拉著車杠子,雷波站在尼采與莎樂美之間。一根麻繩把他和尼采纏在一起,象征他倆是拉車的馬。

之後他們三人和莎樂美的母親曾經一度共同出遊,5月5日,尼采有機會與莎樂美在蒙特薩克羅單獨呆了一天,尼采認為這一天給了他人生最美妙的夢想,但是誰也不知道他們在一起幹了什麼,因為莎樂美回憶說:我不記得是否吻過尼采。三天後尼采又有了第二次求婚,又遭拒,莎樂美說,也許將來她可以和尼采同居,等她成熟之後再結婚。尼采沒有等來這個“也許”。尼采的一生,和莎樂美最甜美的相處,隻有十九天。在8月份的這十九天裏,尼采天天“不知今夕是何年”,莎樂美則一邊玩樂,一邊把這一切都如實地記入日記,傳給雷波。雷波忍受著莎樂美的信任和忌妒,旁觀著他們的愛情。十九天之後,莎樂美離開尼采,於是尼采生命的華美樂章就此落幕。尼采曾經想挽回這段愛情,甚至愚蠢地通過雷波來向莎樂美乞求,但是他終究沒有能贏回這一切。

○高貴的靈魂,是自己尊敬自己。

○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上帝死了,要重新評價一切。

○生活是一麵鏡子,我們夢寐以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中辨認出自己!

○我誓死扞衛你講話的權利,但我反對你講的每一個字。

○我是太陽,光熱無窮。

○痛苦中的人沒有權利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