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
弗洛伊德因為研究性而備受俗人的攻擊,愛因斯坦起先對弗洛伊德的理論也並不以為然,但後來有了改變。在愛因斯坦五十壽辰時,弗洛伊德同許多人一樣也發來了賀信。他在賀信中把愛因斯坦稱為“你這個幸運兒”,這一稱呼使愛因斯坦覺得納悶。他於1929年3月22日從柏林寫了這樣一封回信:
尊敬的大師:
非常感謝你還念及於我。你為什麼要強調我的“運氣”呢?你對很多人——甚至整個人類——都洞若觀火,但你卻沒有機會來了解我這個人。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願。
弗洛伊德在回信中幽默地解釋說,他之所以把愛因斯坦看成一個幸運兒,是因為沒有哪個不精通物理學的人膽敢評判他的理論,而男女老少每個人都可以評判弗洛伊德的理論,不管他們是否懂得心理學。
○夢是願望的滿足。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
○任何人都無法保守他內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卻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個毛孔都會背叛他!
康德——永不休止的哲學奠基人
國籍:德國
出生地:東普魯士哥尼斯堡
生卒年:1724—1804
身份:哲學家
代表作品:《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康德的生平履曆很難描寫,因為他既沒有生活過,也沒有經曆什麼。
——德國詩人海涅
康德最大的功績是劃分現象和自在之物兩者之間的區別。
——叔本華
1康德一生生活平靜,沉浸於思辯。他充滿矛盾又富於開創性的思想已經滲入人類文化深層,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明珠。
2這位哲學先驅逝世二百年來,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他的批判哲學卻始終屹立巔峰,靈心閃爍,影響深遠。
1724年4月22日清晨,康德誕生在東普魯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二戰後劃入蘇聯,更名為加裏寧格勒)的一個虔誠的新教徒家庭,因而康德幼年的精神世界受新教影響很深。直到上小學,學校的人文主義教育才改變了其宗教態度。
大學畢業後,康德開始在附近的小鎮做家庭教師。其間,他發表了第一部著作《關於生命力的實估計之思考》,內容是關於笛卡爾、牛頓和萊布尼茨提出的哲學與科學命題。1755年,康德回到校園繼續深造,著名的《自然通史和天體論》就是其碩士論文。之後,他開始在哥尼斯堡大學教授哲學。
康德的著述和講課很快使他名聲遠播,許多學生慕名而來。盡管在很長的時間裏他沒有獲得教授職位,但他還是謝絕了埃爾朗根大學及耶拿大學的教授聘書。康德在給友人的信中說:“我胸腔狹窄,心髒和肺的活動餘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傾向,小時候甚至十分厭世。”其實主要原因是他不願意離開家鄉。
1770年,康德在46歲時終於獲得了科尼斯堡大學邏輯學與形而上學教授一職,他的就任報告題目是“感性與知性世界的形式與根據”。當上教授以後,康德沉寂十年沒有發表一篇文章,而是潛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學。1781年,他發表了“純粹理性批判”,僅憑這一部著作,康德就可以奠定他在哲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1804年2月12日上午11時,康德在家鄉哥尼斯堡去世。康德去世時形容枯槁,瘦得隻剩下一把骨頭,遺體放在那裏就像一個木乃伊。而且他的遺體也確實像一個木乃伊那樣被展覽:哥尼斯堡的居民排著長隊瞻仰這個城市的最偉大的兒子。當時天氣寒冷,土地凍得無法挖掘,整整16天過去後康德的遺體才被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