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弗洛伊德一方麵受到過來自世界各地和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許多善意和惡意的批評、指責,但另一方麵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理解、讚譽,獲得了越來越高的評價和地位,有人將弗洛伊德與愛因斯坦並列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有人以弗洛伊德的出現為標誌將人類的認識曆史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有人稱弗洛伊德是“人類偉大的人物和領路人之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於1856年5月6日出生於奧地利摩拉維亞弗萊堡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和別的猶太家庭一樣,在當時,他們家一直受到反猶太者的迫害和歧視。弗洛伊德4歲時,全家遷到維也納,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那裏度過的。
弗洛伊德的父親雅可布·弗洛伊德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的猶太商人。弗洛伊德有一次談到他父親的為人時說,他像狄更斯的小說《大衛·柯伯費爾特》中的人物米考帕那樣,是一個樂天派,“始終都充滿著希望地期待著未來”。
雅可布·弗洛伊德總是好心地看待別人和周圍的事物。他雖然經商,但為人誠實、單純。所有的這些性格,對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響。據弗洛伊德的朋友鍾斯說,當他為了寫弗洛伊德的傳記而向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提出“什麼是弗洛伊德的最突出的性格”時,安娜毫不猶豫地說:“他的最突出的特性,就是他的單純。”弗洛伊德從父親那裏繼承而來的這種突出的性格一直伴隨了他的一生,並體現在他的一舉一動上。
弗洛伊德和他的孩子弗洛伊德讀書時就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由於遭受歧視和迫害,弗洛伊德沒有上過小學。盡管自己的知識不多,弗洛伊德的父親卻很重視對孩子的培養,經常四處借書給弗洛伊德閱讀。小弗洛伊德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段時期他甚至比那些上學的孩子讀的書還要多。後來,弗洛伊德終於有機會進入中學讀書,他十分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讀書非常刻苦。
弗洛伊德曾經打算將來去學法律,但當時正值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學說風靡歐洲。他說:“達爾文當時提出的那些頗有爭議的理論,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他的理論可望使人們在認識世界這一方麵大大地向前邁進一步。”於是他決定去學醫。中學畢業後,由於品學兼優他被保送到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
1881年,他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學位。在隨後的十年中,他在一個精神病診所行醫,同時致力於生理學的研究。
1886年弗洛伊德回到維也納,並結了婚。他結合自己的神經病醫學實踐,於1895年與布洛伊爾合著《癔病之研究》一書。在共同的研究中弗洛伊德發現,如果使病人進入輕度催眠狀態並讓其暢所欲言,就有可能使其恢複記憶,而這些記憶正是由於被拒之於自覺的觀念之外,受到壓抑並變得無意識的。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了《夢的解析》這篇成名作。書中提出了心理圖式的理論以及意識、潛意識與無意識三個領域的學說,對人類精神困境進行探討。弗洛伊德認為夢幻和神經病症的形成大抵相仿,是“受到壓抑的衝動之需求,與自我的一種潛意識壓抑力進行抗爭最後達成的妥協”。他認為最沒意義的概念、最隨意的口頭話、最荒唐的夢,一定有某種意義,並可用來揭示常常不可理解的“行為”。《夢的解析》一直被許多人認為是弗洛伊德最偉大的成就。
1909年,弗洛伊德受G·斯坦利·霍爾的邀請前往馬塞諸薩州的克拉克大學做係列講演。在這期間弗洛伊德建立了關於人格發展和嬰兒性幻想的理論,精神功能規律的理論,以及關於精神分析過程的觀點。他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和公眾的接納,病人們在排著隊等候他的治療。
弗洛伊德於1939年9月23日去世,享年八十三歲。從20世紀20年代起,弗洛伊德的理論擴散到歐美各國,並滲透到各個領域。一時間,全世界掀起了弗洛伊德的熱潮,他成為近代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