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馬克思夫婦遷居巴黎,從而開始了他終生流亡的生活。
到巴黎不久,他便同盧格共同主編《德法年鑒》,並同德、法工人運動領導人建立密切聯係。在那裏,他還廢寢忘食地進行理論研究,鑽研古典經濟學家的著作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的革命活動引起歐洲各國的恐懼,他們對他加以迫害,多次驅逐他。1845年2月,因法國政府驅逐,馬克思遷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1848年3月,他遭到警察逮捕、監禁,後全家被驅逐遷往巴黎;1849年8月,又被法國當局驅逐,移居倫敦,直到逝世。由於普魯士政府沒完沒了地找他麻煩,馬克思半生都是個流亡者,在1845年12月,他終於忍無可忍,放棄了普魯士國籍。1847年,他試圖取得英國國籍,但英國以他對普魯士王國不忠為由拒絕了他的申請。所以,馬克思在三四十年中連國籍都沒有。
1844年8月底,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巴黎會見,《資本論》從此他們開始了終身的合作。
馬克思從1861年6月開始《資本論》的寫作。經過6年多的辛苦耕耘,《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在書中他提出剩餘價值理論,從而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秘密。此後,馬克思幾乎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到了《資本論》的創作中,前後整整花了40年時間。直至1883年3月14日,這位19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在安樂椅上永遠停止思考時,麵前仍然放著尚未完成的《資本論》手稿。
他尚未完成的兩卷《資本論》由他的親密戰友恩格斯根據他留下的草稿編輯出版。
1870年10月,馬克思與移居倫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於被許多國家驅逐,到處流亡,他曾自稱是“世界公民”。
1881年12月2日,燕妮·馬克思去世。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在倫敦寓所辭世。後與燕妮合葬於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內。
馬克思研究學問
一天早晨,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的閱覽室裏,有一位讀者手裏拿著一本書,正要在一個空座位上坐下來,這時候,值班的圖書館員走過來對他說:“先生,這是馬克思的座位,請您不要坐在這裏,他馬上就會來的。”
“馬克思?”那位讀者愣了愣,“就是《共產黨宣言》的作者,那位工人領袖嗎?”
“我想是的。這裏給馬克思擺著工廠工作的年報,他現在正研究這份年報。”圖書館員答道。
“他天天來嗎?今天也一定會來嗎?”讀者繼續問道。
圖書館員微笑著回答:“一定會來的。幾年來,馬克思天天到這兒來工作,一天足足工作10小時。我在這裏已經20年了,在我所見到的讀者中,他是最勤勞最準時的。”
這位圖書館員轉身做他的工作去了。那位讀者還站在那裏思索,注視著馬克思座位上的那一堆書。
馬克思應聘
1843年10月的一天,知名的《萊茵報》上登出一則招聘啟事,招聘一位學識豐富的人當主編。
招聘啟事登出的當天,就有一個穿西裝、滿臉絡腮胡子的人來到編輯部應聘。這個人就是卡爾·馬克思,他看上去有四十來歲,顯得成熟穩重。
可是,當報社老板問他年齡時,卻得知馬克思隻有25歲,老板吃驚的臉上不免露出不信任的神情,說:“馬克思,雖然你給我們寫過不少文章,質量也不錯,可是你這麼年輕,能擔此重職嗎?”
馬克思微微一笑說:“先生,您的憂慮是無可非議的。可是,學識的高低與年齡無必然關係。請您耐心些,花五分鍾看完我的應聘材料再說,您還可以考考我!”
於是,報社老板看起了應聘材料,當他知道馬克思擁有耶拿大學哲學係的博士學位時,態度馬上變了,笑著說:“太抱歉了,請你原諒我剛才的失態。”接著,就拿出了聘書,聘請馬克思擔任《萊茵報》主編。
馬克思應聘報社主編,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宣傳革命道理,抨擊資本主義製度的腐朽沒落,喚醒人民的覺悟。
○勞動創造世界。
○書是我的奴隸,應該服從我的意誌,供我使用。
○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科學是奧妙無窮的。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
國籍:奧地利
出生地:摩拉維亞
生卒年:1856—1939
身份:精神分析學家
代表作品:《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對夢的分析是現代科學對夢的分析的最原創性、最著名與最重要的貢獻。
——德國哲學家弗羅姆
弗洛伊德因《夢的解析》一書而聞名於世,在西方國家人們尊敬地稱其為“心靈世界的哥倫布”、“精神領域的達爾文”。
——心理學專家金麗
1弗洛伊德雖然最初隻是一位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但他因為創立了精神分析學派,使其影響遠遠超出了專業學術領域,而成為了20世紀為數不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