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最後的時光(2 / 2)

李約瑟第一次與李大斐結婚以後,就知道不能有小孩,但他們把這種缺憾轉移到畢生追求的事業中去。年輕時候,每天總有忙不完的工作,也僅僅是缺憾而已。到了晚年,李大斐與魯桂珍相繼去世,使老人盡失天倫之樂,除去事業燦爛的光環,他僅是一個孤獨老邁、行動不便的老人。

在此之前,1990年初,李約瑟已辭去研究所所長職務,任命華裔學者何丙鬱為所長,主持日常事務。這樣,李約瑟就能夠集中精力完成他的巨著。

在中國科技史和東西方文化交流史領域裏,辛勤耕耘了半個多世紀的李約瑟博士,身體雖年邁,同時又為老年疾病所累,行動不便但精神矍爍,思維清晰,每天堅持到辦公室,堅持研究和著述。作為一名“領航員”的他,正為最終將SCC這艘巨輪引進目的港忘我工作。

1995年3月25日淩晨,噩耗傳來,李約瑟博士與世長辭。他是無疾而終,去得也很安詳、平和。也許是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對於生前見不到SCC巨著的完成,他是否太多遺憾呢?不過,至少他是有這種準備的。早在1990年,他在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授獎紀念講話時便說:“雖然我恐怕無法親眼看到這部《中國科學技術史》各卷全部完成,但至少我對它能成功完成這一點是深信不疑的。”

是啊,李博士雖然走了,但他已經有了許多合作者和繼承者來完成他未竟的事業。早在1974年,台灣“李約瑟氏《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編譯委員會”已將當時出版的SCC15個分冊全部譯成出版。到1990年,中國科學界和出版界為李約瑟90壽辰準備的獻禮便是: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組織新譯的SCC第一卷導論、第二卷科學思想史和第五卷第一分冊的中文本。幾年來,“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翻譯出版委員會”正抓緊時間緊張工作,以加速這部巨著的早日麵世。

正是由於李約瑟及其眾多合作者半個世紀以來的不懈地追求,才使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重現昔日風采,為世人所矚目,糾正了傳統的“西方中心論”。而且,中國科技史的研究事業正方興未艾,生機勃勃,中國科技史研究隊伍日益壯大,而且大家準備將此項研究擴展到整個東南亞地區,探討這個地區的各個文明的發生、發展與相互影響,及其對世界文化所作的重要貢獻。

作為一項造福全人類的科技工作,初具規模到大展宏圖再到效益回收這是造福幾代人的大項目,當後人驚歎於這項工程的宏偉和實惠之際,總不會忘記當初的第一位拓荒者,那就是對中國人民情有獨鍾、對東方文化深深眷戀的國際友人李約瑟博士。

李約瑟博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