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及二三事(2 / 2)

一天早晨7:50,匡亞明把電話打到潘群家:“怎麼搞的,中心沒一個人接電話,連你都沒上班?”潘群解釋:“匡亞明,你打給我電話是8:00缺10分,那麼你打到中心的時候應該在7:45的樣子,上班時間是8:00啊!”“不行”,匡亞明說,“萬一有作者有事來電話呢?”

從那以後,中心的同誌輪流提前10分鍾上班。

“我們那時候,不僅僅8小時在工作,匡亞明有什麼事,隨時會打電話給你。”潘群回憶說。

“我們恨啊——匡亞明一個電話,我們騎個自行車到處跑!”盧央笑著說,“我們當時也50多歲了,騎車也不那麼利索了”。

據說當年有一次,外單位的一位職工到吉林大學教務處辦事,教務處沒人,匡亞明見了,對這位同誌說,很對不起,讓你白跑一趟。你先回去,明天我找人去你那裏辦這件事。回到辦公室以後,匡亞明馬上把門衛叫來,說你去把教務處的牌子摘下來,門衛隻好照辦。教務長回來後,看到牌子沒有了,四處找,門衛告訴他,你去匡亞明那裏找吧。教務長低著頭去見匡亞明,被匡亞明狠罵了一頓,說你這塊牌子是吉林大學一張臉,你今天就是丟了吉林大學的臉。

匡亞明就是這樣,對身邊的人“凶”,對“外麵的人”好。

匡亞明每年都要派人到各地去訪問作者,問問進展情況,問問有什麼需要幫助的。“聽說誰有困難,匡亞明總是很急,想辦法幫助;有人生病,他恨不得帶人去看病。”盧央感歎,“匡亞明就是這種精神!”

為人師表

吉林大學至今流傳著這樣一段故事。有一次,兩個學生在校園散步,看到匡亞明,出於敬畏,想繞著他悄悄走開,卻被匡亞明叫住。匡亞明告訴他們,見到老師要行禮。他讓那兩個學生重新從他麵前走一遍。許多同學遠遠地圍觀,取笑,那兩個學生尷尬得不知道如何才好。於是,匡亞明向他們認真地示範了一遍,他們這才膽怯地從匡亞明麵前重新走了一遍。聽說,從那以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吉大的學生見了老師都行禮。

匡亞明非常注意尊師重教。另一方麵,他同樣非常重視為人師表。潘群參評教授職稱時,匡亞明親筆寫的滿滿兩頁推薦意見中,隻有四個字打了著重號,那就是“為人師表”。他在列舉了潘群的一些優秀品德後,寫道:“如其不然,其如‘為人師表’何!”

在吉林大學時,匡亞明經常去各教學樓轉,看哪個教室的玻璃碎了,哪個教室的黑板壞了,他就用本子記下,等到月末的時候,他就再去看。如果那塊玻璃還沒有換,那後勤負責人肯定是要挨一頓罵的。“文革”時匡亞明被押回吉大受批判,在解放大路遊行,路過理化樓時,匡亞明抬起頭,問旁邊押著他的學生:“同學,理化樓一樓大廳那塊屏風修好了嗎?”當時這個學生就哭了。他後來說,這件事情他一輩子都忘不了,沒想到在那種情況下,匡亞明還記掛著學校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伯樂千古

剛開始,匡亞明堅持《叢書》要請一流的學者撰寫,後來,他提出一個更具發展意義的思想:《叢書》要出書,還要出人,就是通過《叢書》,發現人才,培養人才。

匡亞明送過很多東西給潘群,潘群沒有回贈過,“他會罵的”。匡亞明逝世的時候,潘群說:“這次我一定要送!”他送了挽幛,寫了“伯樂千古”四個字。旁邊的人問這是什麼意思,潘群告訴大家,匡亞明生前跟自己說過一段往事,讓潘群等他不在世後再說。

江澤民當選總書記後,第一次來南大視察,接見匡亞明的時候,迎麵伸手一指,第一句話就是:“你是伯樂!”匡亞明一愣,江澤民看出他的不解,說:“你忘啦,在吉林的時候……”原來匡亞明任吉林大學(當時稱東北人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的時候,一次副校長生病,匡亞明去醫院探望。副校長跟匡亞明介紹,隔壁有位年輕人,很有才華,很有抱負。他說的就是留蘇歸來在長春汽車製造廠工作的江澤民。愛才如命的匡亞明主動到江澤民的病房慰問。德高望重的匡亞明的一番話,一直記在江澤民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