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一批經曆了艱辛的探索、卓絕的奮鬥,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偉大戰士,吳玉章就是他們的優秀代表之一。從黃花崗起義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他都站在職業革命家隊伍的最前列,為中華民族的獨立、為無產階級的解放而嘔心瀝血,無私地貢獻了自己的一切。
中國人民大學是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而建立的。1949年9月,黨中央考慮到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迫切需要,決定以華北大學為基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並組成以陸定一為首的籌備委員會,由吳玉章主持,範文瀾、成仿吾等參加實際籌備工作。1949年12月,周恩來同誌主持政務院會議,通過了《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規定學校任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新中國的各種建設幹部”;教育方針“應是教學與實際相聯係,蘇聯經驗與中國情況相結合”。1950年10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時,劉少奇、朱德同誌親臨祝賀並講話。劉少奇說:“中國人民大學與過去舊大學有本質的不同,是為工農服務,是要教育出為工農服務的幹部;隻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觀點,實事求是的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好,學習搞好,學校辦好”。
吳玉章為創建中國人民大學,曆盡艱辛。建校之初,困難很多:一無校舍,二缺幹部,三是領導缺乏辦正規新型大學的經驗等等一係列困難。當時他雖已年逾古稀,仍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帶領大家,以一切從新學起、摸索新經驗、創立新事業的革命精神,在短期內勝利地完成了學校的籌備工作,並按時開學上課。從此,中國人民大學以嶄新的麵貌出現於中國大地。
吳玉章在籌備過程中明確指出:“中國人民大學的任務是培養新中國的各種建設人才。這些幹部要學會能夠建立新的經濟製度,能夠管理新的國家的本領”。開學典禮上,他又進一步提出:“中國人民大學所培養的學生,都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並準備培養成為掌握最新科學成就的專家”。為了完成上述任務,學校根據國家當前和長遠兩方麵的需要,在係科設置上,采取了以財經為主兼顧其他的原則;在學製上,采取了本科和專修科並舉的原則;在招生方麵,采取了以工農幹部為主兼顧青年學生的原則。這些原則,體現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性質和特點。
創建中國人民大學的過程,是解決新中國教育事業發展中麵臨的一係列新課題的過程。如何在社會主義大學中繼承和發揚解放區革命教育的光榮傳統,如何把蘇聯經驗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如何把教學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如何把本科與專修科的教學結合起來,如何使學生的政治、業務、體質幾方麵的發展結合起來,如何把培養學生的數量與質量結合起來,如何把新的教學組織、教學製度、教學方法的建立與舊的教學組織、教學製度、教學方法的改造結合起來,如何把學校的政治工作、行政工作、後勤工作與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如何把對學生組織紀律性的嚴格要求與培養創造精神結合起來,如何使教員的教學工作與科學研究結合起來,等等。這一係列問題,在吳玉章深思熟慮、創造性的領導下,都得到了比較妥善的解決,保證了中國人民大學沿著規定的方向勝利前進。
中國人民大學堅決貫徹了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學生大部分是工農幹部,其中不少是戰鬥英雄和勞動模範。吳玉章以深厚的階級感情關注工農幹部的培養和提高,為他們的學習作了精心安排。他根據工農幹部政治覺悟高、具有實際鬥爭經驗和年齡較大、文化較低等特點,特設了預科和工農速成中學,讓他們經過文化補習後再升入本科;在教學計劃中,適當增加了文化基礎課的比重;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必要的精減,並編寫結合專業的文化基礎課講義;在教學方法上,按專業需要采取係統的單元教學法,並加強輔導。同時組織青年學生和工農幹部開展互助活動,幫助解決工農幹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減免他們的某些社會活動。此外,吳玉章還經常召開工農幹部座談會或進行個別看望和詢問,以改進工作。通過這一係列措施,保證他們勝利地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