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章為中國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他有著豐富的教育經驗,始終堅持用革命理論指導辦學,從嚴治校。在中國人民大學,他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形式辦學,設立了本科、研究生班、專修科、短訓班、預科、工農速成中學和函授院。吳玉章也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同時,他還注重培養青年教師,認為抓青年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法寶。
吳玉章一生為革命和教育,桃李滿天下,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培養了好幾代人才。後人評論他:“其教育經曆,時間長,方麵廣,經驗多,成就大,可以說是當代中國革命文化教育事業的傑出代表。”
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始人
1949年新中國誕生後,為適應新中國經濟文化建設迅猛發展的需要,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為新中國培養幹部和建設人才,吳玉章任首屆校長。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之初,國家百廢待興,辦學條件極其簡單,連像樣的教室都不多,經常要露天上課,學生拿著小凳子一坐,就開始教學。那時大學都過著準軍事生活,功課緊張,紀律嚴格。條件雖然艱苦,但大家熱情很高,吳玉章帶領全校教職工,克服了種種困難,用了不到一年時間,便將建國後創辦的這所全國性正規大學辦得有聲有色。
吳玉章十分注重學校的工作秩序,強調計劃性,要求學校關注的各項工作都要製定周密的計劃,進行科學的管理。他還特別強調學校要尊師愛生,教學相長,建立師生間的同誌式關係。建校之初,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工農幹部和戰鬥英雄,他以深厚的階級感情關懷他們,結合他們的特點,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因材施教,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新中國的建設幹部。
吳玉章認為,任何一個社會,都有與它的社會製度相適應的教育內容和形式,他要求學生積極學習革命理論,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指出:“要把中國人民大學辦成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強陣地。”
吳玉章在中國人民大學堅決貫徹黨中央規定的“教學與實際相聯係”的方針。1958年後,當他發現師生參加政治運動和生產勞動過多,以致學校秩序混亂,教學質量有所下降時,便及時指出,學校終歸是學校,學校是傳播知識的地方,教師和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教和學,沒有穩定的教學秩序,便不能保證教學質量。實事求是,學以致用,這種精神被一直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