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章作為教育家,從在日本留學時撰寫《勸遊學書》起,直到晚年任人民大學校長,他的革命活動無一不與教育連在一起。在社會變革的各個時期,他以教育為陣地,為革命培養了大批人才。新中國成立後吳玉章主要從事教育工作,他倡導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學校管理方法。

理論聯係實際

吳玉章強調高等教育必須要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反對機械搬用外國經驗。他特別重視教育的實際性,強調教育工作要與社會發展變革相適應。他把教育與實際相結合作為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他認為教育結合實際,是切除時代弊端的良方,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途徑。他提倡教育與實際相結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其一,根據時代的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為社會變革培養急需的人才;其二,在教育的過程中具體貫徹與實際相聯係的原則。在理論聯係實際方麵,吳玉章身體力行,努力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決定創辦中國人民大學,任命吳玉章為校長。黨中央為人民大學規定的教學方針是“理論與實踐相聯係,蘇聯經驗與中國情況相結合”,任務是為新中國培養各種建設人才。吳玉章遵循上述方針和任務,集新舊教育和中外教育之精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又考慮到國家建設的遠景和科學發展的趨勢,建立了以經濟管理為主的科係,以後增加了政治理論各係,最後增加了文史各係,使人民大學逐步形成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所需要的、比較完備的專業教育體係,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大學。在學習蘇聯經驗方麵,建校之初,他曾提出要係統地全麵地學習蘇聯,反對狹隘的經驗主義,以便迅速建立各門課程的體係,適應教學的需要。後來,他發現學習蘇聯有生搬硬套的情況,課程內容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不夠,又及時提出注意和克服教條主義的問題。同時,報請中央批準,各專業與有關業務部門和工礦企業對口掛鉤,並形成製度。結果,使人民大學的各門專業,逐步建立了中國化的課程體係,較好地適應了教學的需要。

強化師資建設

吳玉章一貫認為,一個學校辦得好壞,關鍵在於教員的素質。他在教育實踐中,總是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他認為學校是傳授知識的地方,不同於一般的公共文化場所和企業,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始終注意教師隊伍的建設。為了培養教師,他要求教育者應首先受教育。教師要學好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努力提高政治覺悟,樹立為革命和建設而育人的觀點。同時要求教師刻苦鑽研,精通業務,以自己的淵博學識和高尚的品德,傳授並影響學生。

他在強調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提倡尊師愛生,教學相長。一方麵他要求學生尊敬老師,向老師學習,學習他們的治學方法,吸取他們傳授的知識;另一方麵他要求教師也要尊重學生,向學生學習,而且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超過自己,要讓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師生要密切聯係,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為了培養教師,吳玉章常常親臨教學第一線,為師生們上課,以自己的實踐經驗來指導全盤教學工作。直到逝世前幾年,他還舉行辛亥革命、第一次大革命等講座,甚至還教漢語拚音方案。在吳玉章的帶動和培養下,人民大學逐步建立了一支質量較高,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隊伍,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