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後記(1 / 1)

曾經有一首歌唱道:“曆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是啊!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之中,絕大多數人的生命就如同這條河裏的一粒沙子,轉瞬即逝,沒有人會對它留心、在意。可是,總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他們的生命卻如同沙中的金子一樣,光彩奪目,叫人難以忘懷。這少數幾個人的生命,就像長空裏的點點星光,一閃一閃地照亮了黑暗的夜色。也正是有了這些人,人類的曆史才變得更加豐富和精彩,人性的善惡美醜才顯得更加具體和清晰。這樣的少數幾個人,就是曆史上的那些偉大人物。

正如朱東潤先生在他那本《張居正大傳》中說的一樣,曆史上的偉大人物有很多,但是像張居正一樣劃時代的偉大人物卻並不多見。誠然,我們需要區分偉大人物的種類:有的偉人因為德行高尚、堪為萬世師表而偉大;有的偉人因為肅清萬裏、總濟八荒而偉大;有的偉人因為急難振乏、力挽狂瀾而偉大;有的偉人卻因為堅貞忠誠、死而後已而偉大。張居正就屬於那種急難振乏、力挽狂瀾的偉人,正是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已經逐步走向衰弱的明朝才有了短暫的強盛。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居正不愧為一位劃時代的偉人。

看一看張居正生活的明朝末年吧!那是怎樣一個國弱民貧的時代呀!一個有著眾多民族和廣大疆土的大明朝,卻在內政衰朽和外患連年之中苦苦地掙紮。無數的將士灑血疆場,卻擋不住外敵的鐵蹄;無數的百姓生活疾苦,卻仍有貪官汙吏強取豪奪。漫長的曆史歲月,不知掩蓋了多少無辜苦難者的淚水、驚恐和長歎。我們不能責怪曆史的無情,因為它本無所謂有情無情。需要責怪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們,他們居廟堂之高卻不知與民存恤。正是他們的腐朽統治,才使得國力衰退、百姓受苦。不能再讓這樣的局麵持續下去了!就在明朝的國運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張居正橫空出世了!他急難振乏、勵精圖治,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改革偉業。他的成功,使明朝擺脫了長久以來國貧兵弱的困境,為明朝延長了七十二年的國運。可以說,張居正是明朝的救星。

應該怎樣來評價這樣一位劃時代的偉人呢?

很久以來,人們對這樣一位偉人的評價始終站在倫理道德的角度:有人褒獎他為聖人,也有人貶斥他為禽獸。無論哪種道德評價,其實都讓我們對張居正的印象越來越模糊。這讓我們不由得生出疑問:曆史上真實的張居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無疑,張居正是明朝末年一位傑出的改革家。可是,比起其他時代的改革家來,比如宋朝的王安石,張居正卻更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同樣作為改革家,王安石的改革太過於書生意氣,他雖然關注現實,卻忽略了改革和現實政治力量之間的平衡,最後失敗了。可張居正不同,他的改革既關注現實,也注重平衡各種政治勢力,有所為有所不為,因而大體上符合了各方麵的要求,既取得了改革的成效,也沒有太過得罪政治勢力。這樣的改革,才是真正成功的改革!雖然有些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但張居正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實現了的。何況,世上哪有那麼十全十美的事情呢?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那些隻知道對張居正作道德評價的人,其實是十分不現實,也不理智的。對於偉人的評價,更多的應該回到偉人生活的環境中,像偉人那樣思考他所麵對的困惑和難題。這樣,才能比較客觀公正地評價偉人!

為了讓我們對張居正這位一代名相的印象變得清晰起來,於是就有了擺在讀者眼前這本書——《張居正十講》。這本書從十個方麵展現了張居正這位偉人一生的事跡,包括他的讀書人仕、他的爭權奪利、他的性格、他的改革和他的身後事等等。用專題講述的方式,向讀者全麵介紹了張居正不僅作為一代名相的風範,而且作為一個普通讀書人的品格。由於是忠於曆史去解讀張居正,本書放棄了單一的道德評價立場,而是就事論事,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這位首輔的性格與人生。相信讀完這本書,大家一定能夠對一代名相張居正有了更加清晰和理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