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組織醫療隊上前線(2 / 3)

許多傷員在及時透視後,得到了準確的手術治療,從而避免了大量且不必要的死亡。誰也不會想到,這位渾身是汗和泥的婦女,竟是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傑出科學大師!

由於操縱X光機的技術人員短缺,她又在巴黎辦了一個短期操作訓練班,隻需幾天工夫就可以讓一個從來沒見過X光機的人熟練地操作它。

她還以極感人的語言,動員了許多醫院來幫助她裝備了更多的透視車。據統計,後來共有200多輛這種透視車在戰場上日夜奔馳,為搶救傷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開戰時,她的兩個女兒都到法國南部去度假了,戰爭爆發後因為擔心德國人攻打巴黎,所以就有一段時間沒有讓她們回到巴黎。

母女隻有靠通信聯係。居裏夫人太忙,有時隻能寫幾個字報一下平安:

心愛的孩子們:

媽媽平安地到達亞眠,兩個輪胎都已經破了,再見!

在前線救護傷員的工作極其辛苦,有時她回到巴黎的家中,就倒在床上不能動彈。但一想到士兵們的痛苦和犧牲,她就總是強打精神奔向戰場。

作為一名科學家,她生活的目的就是要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但戰爭卻在殘酷、罪惡地毀掉人類的創造;作為一位母親,她在麵對這麼多年輕人傷殘、死亡時,舐犢之情自然使她對這場戰爭懷有憎恨之情。

她在欽佩士兵的勇敢、堅韌的同時,也痛心地寫道:

我永遠無法忘記這種毀滅生命、破壞健康的慘不忍睹的景象。我想,隻要親眼看見過我數年中見到的無數次慘狀中的一次,人們就會自然地產生厭惡戰爭的意念。

當救護車到達前線後,抬進車裏的成年人或青年人,大都血肉模糊、泥血混雜,恐怖之狀,讓人不敢直視!那些傷勢過重的人,氣息奄奄,正在為抓住一息生命作苦苦掙紮;即使輕者,也得忍受幾個月或幾年的痛苦,才能逐漸恢複正常。

居裏夫人的心在痛苦中顫抖!但也正是這種痛苦,使她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和病痛,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去挽救士兵們的生命,減少他們的苦痛。

1915年4月的一天晚上,居裏夫人回到了家裏,她的臉色十分蒼白,行動也不像以前那樣靈敏,人們急忙詢問是怎麼回事。

原來,她在從戰地醫院回來的時候,駕駛汽車的司機把車開到了溝裏,汽車一翻過去,裝在車裏麵的儀器全部砸在了居裏夫人身上。

家裏人還是從報紙上了解到原來居裏夫人傷得很嚴重,急忙去找她,這個時候居裏夫人已經提著箱子再一次出發了。

居裏夫人的工作使她可以和社會各階層的人接觸,了解X光射線用處的醫生們,把居裏夫人當做最好的同事。

有些傷員在看見X光設備之後,感到很可怕。他們問居裏夫人:“這樣的檢查會不會傷了我們。”居裏夫人總是笑著回答說:“你們所看到的,就和照相一樣。”

居裏夫人總是在盡最大的努力讓人們減少痛苦,為了這個目的,她也願意做最艱苦的努力,在戰爭期間居裏夫人受了很多苦,但是她從來不對別人提起這些事情,在同伴麵前,她永遠都是一副無憂無慮的神情。

在五年的戰爭中,居裏夫人幾乎從來沒有休息過,隻有一次到南方去看望二女兒艾芙時,她才得以休息幾天。

從1916年至1918年,居裏夫人一共訓練了150個放射科的護士,這些人都是社會各界慕名前來的,他們之中有一些人文化程度很低。居裏夫人的聲望起初讓這些人很害怕,但是居裏夫人對於他們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很快他們就拋開了畏懼。

居裏夫人有一種天賦,就是能讓任何人都能輕鬆地接受科學,她很喜歡做完善的工作,所以當這些學習放射的學徒們第一次完成一張沒有毛病的X光片的時候,她非常高興,就好像是她自己的勝利一樣。

法國的聯盟也相繼求助於居裏夫人,從1914年開始,居裏夫人就經常去比利時的各大醫院。1918年,居裏夫人去意大利研究當地放射性物質的資源,她還歡迎美國遠征軍的成員,那些成員們大概有二十幾人,來到了居裏夫人的實驗室,居裏夫人耐心地教他們什麼是放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