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9時,孔令偉的靈柩移至到附近的方磚教堂,安置在講壇上,四周布滿香燭花牌。10時10分左右,30多位親友先後抵達教堂,包括孔令傑、蔣緯國夫人、蔣孝勇及“協調處駐紐約辦事處”處長吳小丹等。宋美齡則於11時前,在隨侍攙扶之下,步入教堂。
當時,隻有一兩位記者被準進入教堂,參加了這次曆時20多分鍾的追思禮拜。據述,宋美齡開始時,尚能自持,但到了牧師祈禱時,對孔令偉“視同己出”的宋美齡,曾一度失去控製,掩麵哭泣。
孔二小姐的追思禮拜結束之後發引靈柩,送葬車隊在寒風颯颯的初冬,向北方的上州疾駛。大約50分鍾之後,抵達了威斯徹斯特哈斯岱市附近的芬崖公墓。孔家墓園是一個室內墓園,位於一座專門安置靈柩及骨灰的大廈三樓。
記者們先行抵達,在大廈門口守候,宋美齡乘輪椅進門時,大家紛紛舉起鏡頭。但這時哀痛已極的宋美齡表示她不想拍照,記者們也很尊重地停止動作。
在三樓的孔氏家族室內墓園,典葬牧師行禮祈禱之後,銀白色的銅棺被嵌入第四層,下麵依次是其兄孔令侃、父親孔祥熙、母親宋藹齡。
葬禮後,宋美齡要求眾人暫離,讓她單獨在墓前哀悼。眾人離去時,惟留這位白發蒼蒼的90多歲的老夫人,站立墓前,極盡哀思。宋美齡完全沉浸在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哀之中,讓所有同行人備覺淒涼。
三、曲終人散
(蔡孟堅為宋美齡拜壽
夫死兒走,孫不爭氣。昔日政治舞台上的明星,無法忍受孤獨,決定到美國安度晚年。美國蝗蟲穀多了一位孤獨的老人。)
1.歸宿在美國
1991年9月21日清晨,一架“華航”專機在台北鬆山機場升火待發,這架飛機就是接送宋美齡赴美國的“總統”座機。
當時台北《時報周刊》關於此消息的專題報道是這樣寫的:“帶著九十餘箱托運行李,宋美齡揮別台北,直飛美國紐約。”
宋美齡這次飛往美國,並非像以前那樣由“總統府”安排,而是由孔二小姐孔令偉負責一切事宜,載送宋美齡的飛機,當天上午6時50分,就由“華航”董事長烏鉞親自坐鎮指揮,從桃園中正機場飛到台北鬆山軍用機場。“華航”為送宋美齡,將頭等艙改裝臥鋪,並精選7名優秀空服人員隨機提供服務。
當天,受邀到機場送行的國民黨高級官員,上有李登輝,下至“副總統”李元簇、“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國民黨秘書長宋楚瑜、“五院院長”等各級首長夫婦,“行政院長”李煥等人因為遲到,被擋在鬆山機場門外,吃足了閉門羹。
李登輝等人曾在鬆山機場貴賓室和宋美齡略事話別。10時18分,飛機飛離機場,直入雲霄,台灣報刊比喻說,宋美齡帶走的將是蔣家王朝的最後一片雲!
在美國的蝗蟲穀,宋美齡依然過著寂寞、孤獨的日子,似乎比從前更不關心政治了。
自從蔣介石死後,宋美齡斷斷續續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她所居住的地方是長島蝗蟲穀一座莊園式的房子,這幢房子是她當初與孔祥熙、宋藹齡夫婦合買的,1976年她剛來時,與孔令侃四姐弟相互照應,比鄰而居,並不覺得太寂寞。加之,這幢位於拉丁鎮的古老住宅占地15公頃,距紐約大約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很適合老年人居住。在孔氏姐弟在世時,宋美齡為了排遣寂寞,也時常到第五大道孔令侃、孔令儀的另一處住宅中作客,偶爾也到得克薩斯州孔令傑的莊園裏走走。有時,她還到曼哈頓參觀畫廊和藝術館。
而這次回來,由於老邁衰暮,親人離去,故舊日稀,日常生活更顯平淡。她深居簡出,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麵,新聞界也不大報道她的消息。平常除了讀書、看電視外,空閑的時間多半用來看自己喜愛的《聖經》。
宋對一般的暢銷書根本看不上眼,她喜歡讀曆史、傳記之類的作品,而閱讀的速度很快,幾天就可以讀完厚厚的一本。此外,她還練習書法、繪畫,有時養花種草,消磨孤獨的時光。她擅長畫蘭花、山水,這與她追求平靜、淡泊的生活情趣有關。
據《聯合報》報道,宋美齡在美國身體和精神狀況都良好,尤其罹患已久的過敏毛病,比在台北時有明顯好轉。她每天不但定時閱讀各種報紙、雜誌書刊和《聖經》,還經常接見一些來自美國當地及台北的訪客,閑時常在護理人員和家人陪伴下,到花園或草坪散散步。她的家庭醫生說,以宋美齡的高齡來說,能有如此的體質、精神及健康狀況,非常難得。
1994年5月,海外忽然傳播宋美齡在美國因癌症病逝,其隨行人員因處理財產問題而發生內訌的小道消息。消息傳得很盛,後來因宋美齡公開露麵而不攻自破。這一年,台灣煤礦不斷發生災變,宋美齡在美國除發表關切的聲明外,還彙巨款慰問。同年,她的外甥孔令傑花了數千萬美元在美國德州興建了一座大防空洞,給宋美齡避核彈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