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生前親選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附近的紫霞湖為墓址,並先建正氣亭為標誌。宋美齡說,如果未來蔣介石能夠葬於正氣亭,因為紫金山先後葬了孫中山先生及蔣介石,不是一般人可以隨著安葬,所以她希望能葬於上海她母親的墓旁。如果大陸方麵未能讓蔣介石葬在紫金山,而歸葬浙江省奉化溪口家鄉,則她願與蔣介石一起葬在溪口老家。
1996年7月14日傍晚,蔣孝勇偕長子蔣友柏搭機在香港啟德機場落地。方智怡和次子友常及三子友青三天後抵達香港。為了避免記者的追蹤,他們在香港滯留10天之久。7月25日,蔣孝勇一家分成兩批,搭機飛赴大陸。
(蔣孝勇一家回大陸在宋慶齡故居留影)
此行大陸,對蔣孝勇而言,極具曆史意義。踏上祖父、父親曾經風光、下半輩子卻未能再回來的大地,各種滋味齊湧心頭。特別是到北京還要找醫生醫治體內的病癌,倒讓他認真思考生命可能即將結束的問題。
由北京直奔家鄉,他們一家五口先在寧波落腳,以免被外界發現行蹤,到了次日,才雇車前往溪口,在溪口該看的都看了。剡溪依然,人已全非,在“蔣母之墓”,蔣孝勇一家人獻了花,行了禮。“蔣母之墓”經過修葺,氣派非凡。而祖母毛福梅的墳墓,孤零零地矗立在一所中學的操場上,除了褐色的花崗石墓碑及墳塚之外,再無其他。蔣孝勇心生淒涼,難怪父親生前交代身後要葬在祖母的墳旁,這座孤墳實在太寂寞了。
(蔣孝勇一家在奉化武嶺掃墓)
1996年12月1日晚上9點多鍾,蔣孝勇又住進台北“榮總”思源樓一一七房。思源樓起初樓名中正,是為了身體狀況日益惡化的蔣介石而建,但是尚未完工,蔣介石即已辭世。以後十一樓靠北的一一七病房,對蔣家別具意義,除了蔣經國生前曾在此住院外,第三代的蔣孝文、蔣孝武都在這間有著客廳、侍從室的寬敞病房離世。
蔣孝勇住進思源樓一一七房,這是蔣家第三代的宿命之地,但也是蔣孝勇夫婦的選擇。蔣孝勇曾經考慮,要把人生最後一段路交給舊金山,但以後還是決定返回台灣,對母親的顧慮是個主要因素,另外就是希望“榮總”能起死回生。
人生的最終階段,蔣孝勇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最後一次回舊金山,該辦的事情都已辦妥,他也在家中渡過最後難忘的日子,除了祖母宋美齡及母親蔣方良兩位難以割舍之外,其他的已不容他多想了。
仍有政界人士來探視蔣孝勇。宋楚瑜夫婦、連戰夫婦都來看過他,隻是與李登輝之間的怨隙使他不能平靜。對於李登輝,他想,李登輝不喜歡他是應該的,“因為,他擋下了李登輝太多的事情。”1994年李登輝把蔣介石的辦公室搬到中正紀念堂;1996年又把蔣經國的辦公室搬到桃園大溪頭寮賓館去了;蔣經國過世後,李登輝答應宋美齡,大溪檔案暫不公布,然而就在1996年,國民黨把整個大溪檔案交給“國史館”,準備公之於眾。無疑是對宋美齡的毀約。李登輝不會再把政權輕易拱手送給蔣家,對蔣家的種種顧慮和尊重,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淡去,這對蔣孝勇及宋美齡不啻是沉重的打擊。
1996年12月22日下午,孝勇病情惡化,逝世前,方智怡的雙親、姐姐,蔣孝武的遺孀蔡惠媚都到了,三個兒子圍繞床前,最後彌留時刻母親蔣方良帶著氧氣管來到兒子床前,她深情地注視著她最後的這個兒子,安慰兒子安心前往天堂。強心針已不起作用,蔣孝勇——蔣家第三代最後一名男丁,默然自世間隱去。宋美齡聽說孝勇去世,悲不自己。
至此,蔣家一門六寡,何其不幸!
在台灣有人說,蔣介石、蔣經國二人浮厝,對後代不好。也有人說蔣經國的頭寮陵寢後麵是斷壁,表示沒有靠山,很不好,因此而引發了蔣家要移靈大陸的爭論。
宋美齡則表示如果允許蔣介石移靈大陸,如百年之後就選擇大陸作為最後的墓地,否則,她將考慮安葬在紐約市郊的哈斯代爾的斐思克立夫大墓園裏,那裏安葬著孔祥熙、宋藹齡夫婦和兒子孔令侃、女兒孔令偉等人。
3.孔二之死
在孔家隨著孔祥熙、宋藹齡的去世,其子女孔令侃、孔令偉也步屬其後離開了人間。尤其是孔令偉的死對宋美齡打擊很大。1994年11月18日晚,躺在台北振興醫院半年,已經昏迷多日的孔令偉,終於結束了她神秘的一生。
孔令偉之死,早在振興醫院醫生的預料之中,人們似乎早就在等著這一天。孔令偉已經昏迷兩個禮拜,振興醫院的醫生幾乎已經要宣告放棄治療,宋美齡的台灣之行,本打算是為孔令偉送終的。9月10日,宋美齡回台當天的行程本來是先到慈湖謁陵,再到醫院探視孔令偉,隨後就回官邸。沒想到當宋美齡踏進孔令偉的病房、一講話之後,不省人事許久的孔令偉居然睜開了眼睛,這個奇跡似的現象,不僅令醫護人員目瞪口呆,宋美齡更是驚喜萬分,稍後,她便決定暫時不回官邸,留在振興醫院陪孔令偉,以期她的病情好轉。宋美齡不知孔二這是回光返照,還以為是醫生們有回天之術,一時心血來潮,說是要把醫生的薪水加到“榮總”的標準。